跳至内容

如果有所谓票房保证这回事:群众集资与台湾意识

这些成功唤起所谓“台湾意识”的群众集资提案者,并非因为诵念着“爱台湾”而得到认同,而是因为这些人正在尝试解答一些我们共同为之苦恼、期待有所改变的问题。

如果有所谓票房保证这回事:群众集资与台湾意识

以“15年来,台湾几乎没有设计自己的新字型”为号召,由字型研发团队justfont所提案的“金萱字体”集资案,在2015年10月8日晚间划下句点,2577万的金额在台湾历来的群众集资案中虽非最高,但受关注度堪称一绝。乍看之下冷门的字体产品为何能在集资网站上一举成功,甚至吸引大量目光与媒体报导?许多人认为,主打“台湾意识”是一大原因。

“台湾意识”足以成为群众集资的票房保证吗?台湾的群众集资发展至今约四年,从乏人问津到众人谈论之间,“台湾意识”的形成是否是重要关键?

目前台湾的群众集资市场(注:下述群众集资均指“回馈型”)仍远比想像中的小。相较于中国在京东、淘宝两大势力投入后迅速突破百亿台币,台湾从2012年发展至今,虽然成长速度逐年增加,但所有群众集资案件的总额仍未突破八亿元,各家平台的总会员数加总也不超过30万人,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市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