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巿》在九十年代曾风靡两岸三地,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近日,荣念曾与18位九十后香港青年,一同创造实验剧场《看不见的城巿》。荣念曾的实验,持续实践他关于“开放对话”的大梦,在这个几乎完全对话不能的城巿上空,幽灵一般飘动。
白纸作为创作的起点
《看》的底本是荣氏曾在东京做过的一个实验。对象有80人,在大礼堂中围圈坐地上,荣念曾给予每人一张A4纸,让他们去感觉纸的质量、大小、颜色、质地、吸光的程度,拉近、拉远……在过程中,想像纸的其他命运,例如宪章,社论,诗,遗嘱……白纸既给予我们认知,可以阻碍我们看见,纸遮住脸,别人便看不见我们的表情。荣氏希望参加者在过程中,建立 out of box 的看法,理解到有时资讯反而是认知隔阂。城巿生活总被资讯所中介,荣引用张爱玲的名句:“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 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
解构主义理论家保罗.德曼(Paul de Man)“盲视与洞见”的理论称,盲视与洞见乃是一个铜板的两面,遮蔽了才有所见,所见也产生遮蔽。《看》是一次关于“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的思考,荣念曾一如以往,关注抽象的结构:“想法是如何呈现?句子结构和我们的关系又为何?我希望大家以批判的眼光,看我们本身认知与表达的结构。像约翰.伯格的艺评作品《ways of seeing》,我希望大家能在这个作品中,思考如何看报纸、如何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