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乔瑟芬:台湾同运的轨迹与阻力(上)

30年来台湾同志平权运动的轨迹,似乎成了整个华人世界同运向往的指标。但其实不是台湾的同志运动者特别敢冲,而是一次次被压迫到走投无路的绝望,才催逼出每一项关于权利的意识。

乔瑟芬:台湾同运的轨迹与阻力(上)
2015年10月31日,台北,参与同志游行人士手持彩虹旗。

今年秋,台湾的天空特别彩虹。

十月下旬,国际同志联合会亚洲双年会(ILGA-ASIA)在台北盛大举行。年会由欧洲经贸办事处赞助、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共同主办,共有超过三十国、三百多位性别运动工作者参与。同时间,还有“亚洲同志合唱音乐节”,与第二届“台湾国际酷儿影展”相互辉映。

台湾同志的公开活动早已跨出台北;在中部、南部、东部都举办了在地游行。而今年,首次有地方开放同性伴侣参与集团婚礼,台北、高雄与台中三个城市,也都开放同性伴侣关系的户政注记。虽然碍于中央法令限制,以上措施都仅有象征意义,无法有确切的法律效益,但已是值得纪念的突破。

此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女士公开以影片表态,支持婚姻平权。以其单身女性的身份做此表达,实属勇气过人。同志社群除表示欢迎,也期待蔡女士提出具体政策,并敦促过去在此议题表现不佳的同党国会党团,能配合落实。对比于民进党只有少数委员愿意为此努力,去年太阳花运动后兴起的第三势力新政党,则争相提出更具体关照同志权益的修法目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