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何明修:3/4世纪的台湾环境史纪事

后劲人所承受的环境苦难终于要告一段落,随着炼油厂的停炉与拆迁,或许未来的后劲子弟会有机会看到蔚蓝的天空与青郁半屏山。

何明修:3/4世纪的台湾环境史纪事
中油高雄炼油厂位于半屏山北侧。

根据报导,位于楠梓区后劲的台湾中油公司高雄炼油厂即将在今年11月全面停炉关厂。在1990年,为了化解当地人对于五轻(第五轻油裂解厂)的强力反弹,政府在向当地人承诺,25年之后保证迁厂,还给后劲人洁净的家园。然而,从五轻动工与运转以来,官员曾多次试图翻案,用转型成“高科技石化园区”的名义,延续炼油厂的生产。也曾有当地民代提议采用“公投”,试图帮中油公司“解套”。

在后劲人的团结与坚持之下,终于使得25年前的承诺得以真正兑现,这等于是一场台湾环境运动难能可贵的胜利。

后劲这个特殊的地名来自于郑成功时代的屯田开垦,就如同高雄市其他的前镇、左营、右昌一样,都是当时军队的编制。然而,在台湾环境运动史上,后劲人却不是扮演后卫的角色,反而是拓荒开路的前锋。在1987年7月,台湾解除了长达38年的戒严令,在当时,长期饱受石化业污染之苦的后劲居民也立即起身抗议,反对中油所推动的五轻计划,他们成立自救会,在高雄炼油厂西门发起了长达三年多的围堵行动。后劲反五轻运动,就如同那时的宜兰反六轻运动、贡寮反核四运动,都代表着台湾污染受害者的觉醒,一旦政治压制消失了,他们挺身而出,捍卫自身的健康权益。

也是由于受害者的积极动员,朝野政治人物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主义将会引发反弹,产生强大的政治效应。台湾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临界点,人民对于环境质量的确切渴望明确浮现,不能再只用经济成长来加以收买拢络。因此,从80年代末期开始,执政的国民党开始强化环境行政与立法,而在野的民进党则是与受害者站在一起,共同参与反污染的抗争运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