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蔡玉萍:二孩政策下中国女孩的命运

一日国家还在限制父母的生育权利,一日人民──尤其是农村父母──的认知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中国女孩被消失的问题是不会完全绝迹的。

蔡玉萍:二孩政策下中国女孩的命运
中国北京,一个女孩与家人在街道上。

要数近期热门话题,必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因应人口老化的问题,改变由1979年起开始实施的一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政府的考量主要以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例如二孩政策会为未来提供多少劳动力。民间对政策改变的讨论亦主要围绕它的经济影响──例如哪类别行业及股份会受惠。至于香港传媒最关心二孩政策会不会引来更多水货客抢买奶粉,更多中国居民来港产子和与港人竞争学位。但最受一孩政策影响的中国女孩──究竟其命运未来会不会因二孩政策的开放而受影响,反而看不到传媒深入讨论。

自一孩政策在1979年实施以来,因着传统保守的重男轻女思想,无数女孩因为父母希望在计划指标内生男孩,而被消失了。被消失的女孩可以是从未见天日,例如父母透过照超声波预知胎儿性别,而选择性中止怀孕及堕胎。被消失的女孩也可以是在出生后被谋杀或是被遗弃。中国的孤儿院所收容的孩子,以女孩为主。有的父母不忍心杀害或是丢弃自己的女儿,但又希望可以有名额生男孩及逃避罚款,于是不为女儿拿取出生证、上户口。这些没有户口的女孩就算有机会接受初小教育,也没有学籍可以参加高考,更因为没有户口而未能享有国家任何的福利。杀害或是丢弃女婴多是发生在农村,但选择性堕胎及将女婴在户籍上消失似乎在农村及城市也时有听闻。除了以千万计的女婴因为中国的一孩政策而被消失外, 无数的妇女亦因为生了女孩被夫家嫌弃,而遭抛弃。

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但有社会学家的研究显示,一孩政策亦使到独生女儿在成长中得到父母投放较多的资源及关爱。这在城市尤其明显。可能当父母决定将女孩生下来后,因为是唯一的孩子,就不会计较是男是女,亦一样爱惜。父母亦因为女儿是唯一的孩子,唯一养儿防老的希望,而对她们抱有殷切期望。这大大增加了父母愿意对女儿作出的栽培,女孩受教育的机会亦随之增加。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