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反右运动,已经过去快六十年了,但对此段历史的研究,还没有与其影响相匹配的著述出现。像朱正《1957年的夏季》与丁抒《阳谋》算是比较有意思的著作,但其间的研究与判断,都还有一些可商之处。而宋永毅主编的《中国反右运动资料库》内容相当丰富庞杂,但也不乏漏收。与此同时,武宜三主编的《1957受难者姓名大辞典》,有不少发现,但尚未完全出笼。反右运动固然是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但我认为不管怎样,各省的情况或有差异,应该就此做比较细致的个案研究。
近读当代贵州简史编委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的《当代贵州大事记》(1949—1995),觉得可以用其间的史料,来研究一下反右运动的运作机制及其后续影响,以便做一个切片式的个案研究。这样的研究,可以了解官方的说法,以及他们公布的右派数字。不管他们的说法是否有掩盖,是否准确,至少要将其公布与研究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与印证。而各省都有像《当代贵州大事记》一类的官方书籍出笼,加上各县县志(以及校史)所载的右派数字,应该能从中得到相对完整的数字,从而比较他们所说的五十五万右派的数字是否真是事实。
再者,运动存在地域与时间差异,很多人以为小事,其实要把运动研究得细致,切不可不注意及此。因为时间差可以研究出文件的传输与传达速度,可以窥看运转效率。地域差异,可以从中看出各地领导者的一些个体差异,在大一统的中央文件面前有何不同的表现,虽然他们的差异可能不容易发现,但并非毫无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