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爱沙尼亚:一张漂浮在水中的桌子

从1987年起,有着民歌传统的爱沙尼亚人利用各种音乐会,以歌唱本民族歌曲来抗议苏联统治。

“大理啊,中国的嬉皮之都!”从一个爱沙尼亚人口中听到这评价多少有点魔幻。那时我们正坐着面包车行驶在北纬60度的某个地方,目的地是芬兰湾深处的某片海滩。

这个爱沙尼亚人叫劳尔,是个高大的小伙子,学人类学,在中国和美国都留过学。我们中英文混杂着聊天,他给我们讲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历史,塔林800年前也是汉萨同盟的一员,难怪老城和吕贝克很像,都有着漂亮的红砖建筑。老城之外有不少灰色的社会主义楼房,时值早春,发黑的积雪尚未全部融化,一些道路已经开始翻浆。考虑到我们一行的目的之一是在塔林理工大学讨论信息高速公路,此景不免有些古怪。但爱沙尼亚之为全欧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事实,毕竟是Skype的诞生地,塔林的免费无线网络几乎无处不在,手机随时自动连网,微信反应最灵敏,会抓紧每一秒蹦出消息。

塔林东北郊是俄罗斯人聚居的地方,苏联解体后他们就成了真正的少数族裔。那些单元楼看着眼熟,劳尔说,楼板不隔音,邻里说话吵架听得一清二楚,“没有一点隐私!”我们的车从旁边飞驰而过,这段高速是塔林-圣彼得堡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如今这只是跨国旅游的基础设施,当年建它可是为了“方便开坦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