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会选举告一段落,人民行动党以近十年最高得票率获胜,继续稳握政权,保持开国50年以来长胜姿态,与外界主流媒体期待的画面出现极大落差。新加坡2011年国会选举被视为分水岭,人民行动党首次在集选区议席中落败,得票率亦创下历史新低。不少人认为新加坡社会这四年间充斥着矛盾冲突,呼应了外界对“变天”的前设。
然而,细心留意反对党派的论述,新加坡国民对“务实主义”的认知,再理解新加坡的国际关系,大概可以呈现出当地“稳中求变”,甚至“稳定不变”的思维依然十分牢固。下列文字虽然有点“事后孔明”,但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明白执政党地位为何固若金汤。
只为监察无意执政的反对党
首先,主流意见接受了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必要性。从不同媒体的访谈中,部分选民可能会流露出对政府施政不满,但更多意见认为反对党的功效只为“监察政府施政”,而非真心支持政党轮替。这种思维不只出现在选民身上,即使是反对派亦同样如是。工人党党主席林瑞莲在选举造势晚会中曾经表明,这次选举目标只求培育政治人才,并非为执政组阁。结果,这种模棱两可的论述成为李显龙批评工人党素质差劣的有力理据,从中突显出人民行动党的魄力和坚定执政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