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防博物馆正举办一系列15周年的庆祝活动,当中邀请了香港考古学会的人员以“龙津石桥与十九世纪新安县海防”为题作分享,尝试以清朝海军现代化的角度去解释龙津石桥的兴建/扩建,而笔者也趁在港度假时跟朋友前往听教。
龙津石桥位于现在旧启德机场北部(前客运大楼位置),即昔日九龙寨城对出海岸。龙津石桥由清政府新安县及大鹏协筑建,于1875年落成,作为九龙寨城东门对出的登岸码头,并设有接官亭以迎接登岸官员。后来,当地从商仿照招商局轮船码头,以木材扩建码头,并且将日后使用收益拨捐乐善堂。对于龙津石桥的起源是军用、旅客(有说因赌业而引来)还是商用,暂时无从判断,而讲者亦只是能以清朝海军现代化推敲蒸气推动的军舰船体变大及与驻港岛英军的军事竞赛作为可能性。
不过,由于贸易船旅往来之频繁,以及后来更大型的蒸气推动船体出现,因应海路经济活动变化而扩充港口建设,在19世纪商埠如印度孟买亦是常见之事。从当时龙津石桥、九龙关、九龙寨城、马头围一带的社区、衙门、海关、海防的布局,几可肯定现在作为世界级海港的香港,在龙津石桥建成前的很早阶段(甚至比殖民地的开埠还要早)已是位于海路要点,九龙湾一带在当时已有相当发展程度的港口建设、海路经济及临海活动。龙津石桥不但见证19世纪的香港在海路经济的地位,甚至是一个罕有的介入点为香港更早期的海路历史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