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房委会公布,今年6月底,轮候公屋宗数已经突破28万大关,创历史新高。未来10年政府公屋供应目标只有20万伙。换言之,即使现在没有人再申请公屋,也需要长达10多年才能解决公屋需求。可是过去5年,每年都有2万至3万户加入轮候队列。
回归初期,政府大量兴建出租公屋,轮候个案一度跌破10万。2002年11月,政府重新定位房屋政策,减少兴建公屋,轮候人数再度节节攀升。近年楼价和租金急升,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私人住宅各类单位租金指数”,11年间租金翻倍增长。为了减低租金支出,基层市民纷纷加入申请公屋。从2005年起,申请宗数连续11年上升,梁振英任特首头两年,升幅更高达20%。

公屋长期供不应求。香港房委会声称目标是,家庭及长者一人申请者可以在3年内获得初次配屋。初次配屋后申请者若不满,可有两次重新配屋机会,但对其后两次配屋的时间,房委会没有任何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