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吴明益:伤心就是一种凝视

伤心就是一种凝视的反应。而伤心是否有力量,端看你是否从此朝向主动理解苦难(也许就在脚底下的)而定。

吴明益:伤心就是一种凝视
对于记录暴行的照片,美国作家桑塔格认为,不论那些照片激起了多少憎恶与怜悯,你都不该忘了追问:“还有哪些照片,谁的暴行,哪些死者,不曾被传媒披露?”

编者按:三岁的叙利亚小难民Aylan Kurdi遇难了,他小小的身体匍伏在海滩上。这场景,通过影像传给全世界;又旋即被改作各种图像,传播於网络和传媒,既引发了人们对叙利亚内战问题的关注,也再次引发争议——关于对「痛苦」的观看和对其进行再次「创作」的可行性。我们邀来两位摄影评论者写下文字,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Susan Sontag的名作《旁观他人之痛苦》,观看与被观看,道德与真实、关怀还是尊重⋯⋯观点相同与否,都是希望在今日语境中,启发我们的思考。

对于记录暴行的照片,美国作家桑塔格认为,不论那些照片激起了多少憎恶与怜悯,你都不该忘了追问:“还有哪些照片,谁的暴行,哪些死者,不曾被传媒披露?”摄:Francesco Gattoni/Leemage via AFP
对于记录暴行的照片,美国作家桑塔格认为,不论那些照片激起了多少憎恶与怜悯,你都不该忘了追问:“还有哪些照片,谁的暴行,哪些死者,不曾被传媒披露?”

一张叙利亚男童陈尸海滩的照片,成了近日世界的共同话题。我查看了拍摄这照片的摄影师,是来自土耳其的 Nilüfer Demir,她表示自己发现男童时,尸体时已全身僵硬了,而她认为摄影师的责任,就是让世界看见。

许多人引述了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说法,说我们正在“旁观他人之痛苦”。可见当年她提出的这个词与概念,多么能渗透人心。但为什么要旁观“他人之痛苦”?或我们应否“旁观”他人之痛苦?一位学生来信问。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