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柴文瀚:打击Uber 可扶阿斗?

站在乘客立场,政府不断呼吁“白牌车”没有安全保障,也是极为不切实际。

柴文瀚:打击Uber 可扶阿斗?
柴文瀚:在的士业界压力下,政府终以“非法载客取酬”及“没有第三者保险”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机及职员。图为Uber香港办事处。

在的士业界压力下,政府终以“非法载客取酬”及“没有第三者保险”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机及职员,坊间却大多站在Uber一方,集体抨击的士服务欠佳,分享个人不快经历,更成近期网上佳话。

翻查特区政府历任运输局长,任内都没有致力改善的士服务。十多年来,大部分车辆设备过时乏味,车主没有诱因增设如电子货币、卫星导航等科技日用品不在话下,司机拒载及车内个人物品阻碍乘客,营业时不修边幅,更令人觉得香港的士服务,难跟附近发达城市比较。

的士业科技落伍

投资推广署为香港引入Uber服务时,正是针对的士业科技落伍的缺点,由电子配对供求,以至全面采用信用卡交易,完全配合网络世代生活模式。因此持牌人及“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等既得利益集团,不论为免竞争或未能追上科技,要求以过时法例排拒新式服务,的确难以令灵活醒目的香港人信服。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