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的学问与观点都不无可取之处,但此书读后总觉不过瘾。仔细琢磨,是此书与现代中国关系太少。他是在历史中想象中国,不是在当代想象中国。
历史学家必须和过去摔跤,迫使它开口说话。然而,历史学家决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史实。没有一个先秦史研究者看过孔子的笑容,也没有一个清史研究者听过金川之役中藏人的嘶嚎。历史学家常处于无法身临其境的困厄之中,但他仍能有所作为,就如侦探小说里那位“角落中的老人”,通过听到的事件片段重构犯罪过程,又像一位卧病在床的人类学家,通过助手的田野调查得出结果。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编者注:台版题为《华夏论述:一个复杂共同体的变化》)正是一部与过去摔跤的著作,作者试图借此绘出关于中国的大历史图像。
在许氏看来,维系“中国”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经济因素,即长期构建的全国市场交换网;社会等级,秦汉以后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精英不能永远世袭,布衣可为卿相;统一的文字系统,思想文化交流由此打破时间与地域限制。这三个因素使中国内部得以沟通,谁也不会被排斥在外,“中国人”才有一个共同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