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任命副校长事件愈闹愈大,最新情况是校委袁国勇辞职,本来应征首席副校长的人选打退堂鼓。分析这次事件,必须区分主次、轻重,剥丝抽茧,才能明辨是非,否则就会被模糊视线,分散焦点。这个世界上,确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非常善于转移事物的性质和矛盾,从而得益。这类人,我看得多矣!
日前,同学们冲入校委会会议现场,社会舆论毁誉不一。必须承认,批评的意见不单来自建制派,也来自一般老百姓,认为同学们超越了公众接受的界线。从效果而言,同学们的确容易授人以柄,甚至帮倒忙。不过,我会形容他们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技巧不成熟,容易被人借势利用;而不会否定他们的热诚。
所以,同学们怎样努力、尽快把他们的先锋作用转化成为有效的后继力量,倒是他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至于有某些青年人陷入过分自我中心,也是必须自省的问题,公众也可以批评责善,否则他们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香港“六七暴动”期间没有暴力行为的“YP仔”(Young Prisoner),一腔热血而被政治利用,就是非常值得借鉴和警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