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娘胎到墳墓,中國女性隨時面臨生死攸關的暴力。這些暴力威脅,不能不說是她所處的社會、制度、文化結構造成的。
娘胎時,因父母長輩想要男孩,B超顯影發現是女嬰後,流產。如果母親是張秉愛這樣貧困家庭的女子,要更長的時間來攢夠流產的手術費,可能得拖到胎兒五六個月大才流產(紀錄片《秉愛》,馮艷,2007)。如果不幸投胎在山東省,趕上當地政府發起的「百日無孩」運動,不管你是男是女,合法的第一胎還是不合法的超指標胎兒,統統強制流產。萬幸活到臨產,但卻是家裏第二胎,計生官員和鄉鎮幹部也要將你母親抓去強制引產,縱使你哇哇哭,也是一樣扔到糞池中。「糞池嬰兒」成為許多人的噩夢,但被蛆吃了、分解了,就成了受歡迎的農家肥。

好不容易從娘胎裏出來,因為是女孩,被父母裝在行李包裏扔在廣東東莞路邊。好心的湖南籍打工者看見了,撿起來餵養,取名「袁慶齡」,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名不同姓。春節過后,父母要外出打工,慶齡由姨婆代養。慶齡還不到一歲,被計生幹部衝進家裏以「非法收養」名義搶走,和其他因「非法收養」或超生被搶走沒收的女孩,送進孤兒院,成為「邵氏孤兒」。父母們得到音訊趕回家找孩子時,孩子已經被政府孤兒院的「海外收養」項目以高額收養費(人均約5000美元收養費)「賣」到美國、荷蘭等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