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小吃的中年危机:那碗不凡、不变、消失与新生的卤肉饭

台湾能有这么多样化的卤肉饭,也是因为每个人在捍卫自己喜欢的滋味。

台湾小吃的中年危机:那碗不凡、不变、消失与新生的卤肉饭
金仙鲁肉饭松山店的卤肉饭。摄:唐佐欣/端传媒

去年12月4日,平日鲜少在社群媒体活跃的主厨Nobu(李信男),忽然灵机一动,在脸书写起自己的“卤肉饭回忆录”。几乎以一天一更的频率,连载他横跨20年来的小吃心得与笔记,至今累积近百则图文,甚至有媒体找上他写专栏。

四十出头岁的Nobu,一辈子有超过一半的时间献给了厨房。但一路以来做法国菜的他,始终对小吃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一碗卤肉饭。

“卤肉饭能象征一种小吃精神,因为它符合了‘便宜、快速、好吃’三个小吃最重要的元素。虽然我当厨师超过20年,没做过台菜,连一碗卤肉饭都不曾自己动手做,可是我一直深信,一个国家的庶民小吃的深度,会决定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深度。你说这个国家没有小吃,高端料理会做得多好?我不相信。”他说。

不过,之所以写起小吃回忆录,源自于这位主厨的中年危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