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一张 A4 粉色通知单贴上新生和平天桥,台北市政府预告,这座桥龄40年的天桥,将于11月4日展开拆除工程。
这不是这座天桥第一次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82年起,新生和平天桥座落在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与和平东路口。2015年,前台北市长柯文哲也曾有意拆除,在市民反弹下,天桥续留。2023年,新工处评估新生和平天桥因地方需求而保留,隔年却仍将其排入拆除名单。
对地方居民而言,这座天桥除了提供通行的功能外,也让居民隐然落下对城市的记忆。一座逾40年的天桥,不仅将这里连结到那里,也是一座幼时通行的屏障,也让居民在多雨的台北,提供一处在雨中不被湿溽的处所。
然而,在台湾,拆除天桥行动隐隐成形。截至2024年9月,隶属北市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下称新工处)公告指出,台北市116座天桥中,已拆除41座人行天桥、现存人行天桥75 座,其中因地方需求续留的20座人行天桥多坐落于国小附近。依据北市府规划,未来三年还将陆续拆除九座天桥,其中,天桥遮蔽视线、使用率低、结构老旧,都是拆除常见的官方辞令。与之相对的,拆除天桥后的“打开城市”,则成为另个“进步城市”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