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次因故推迟后,《蝙蝠侠》(2022)终于在一众影迷和超级英雄迷的期盼中登场。影片也不负众望地用高口碑和高票房让 DC 又扬眉吐气了一回:烂番茄85%的新鲜度和90%的观众评分,及 metacritic 72分的专业影评人评分,足够证明了影片扎实的口碑。同时影片上映近三周北美票房3亿美元全球票房6亿的票房成绩,也使蝙蝠侠成为了疫情后继蜘蛛侠第二位“拯救”全球影市的超级英雄。
这样的成绩自然是令人满意的,这部再度重启的影片,毫不意外地承载了巨大的期待与压力。一方面是蝙蝠侠作为美漫超级英雄的绝对头牌,每一次选角和改编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争议和讨论。这使得只要和蝙蝠侠相关,无论是角色还是故事的呈现,电影公司都需要小心翼翼慎之再慎,否则难免被口诛笔伐。远了不说,此前的两任蝙蝠侠 Christian Bale 和 Ben Affleck,在公布选角之初也都引发了很多议论,直到几部作品和观众见面后才逐渐平息。到了这一部,压力自然给到了迎难而上的 Robert Pattinson,好在从结果看这位新任蝙蝠侠还是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没有落得被群嘲的下场。
同侪压力也是悬在 DC 影片头上的一把剑。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在漫威的运作下,已成为了全球电影产业最重要的吸金题材,疫情前一度成为全球票房冠军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自然不必多说,疫情后的北美影院也是靠着 Spider-Man: No Way Home 扬眉吐气大回血。相比之下,在漫画领域与漫威并驾齐驱的 DC ,在院线市场则始终处于落后和尴尬的境地——起步更早但未形成明确风格体系,想照着漫威构建宇宙又失败,最后落得一个哪边都没讨好的境地。在这样的状态下,拍好一部让所有人都能满意的蝙蝠侠电影,自然成为了 DC 必须做同时也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