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人人心中都有一间杂货店:那一年,我拿到烟酒陈列比赛特等奖

至今店里还卖着同一间当地人叫“太阳牌”的日新酱油、和几家老厂牌的麻油花生油,是买卖,也是一代传一代的交情。

【作者前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间杂货店,也许是帮妈妈买酱油找零换到的金柑糖、也许是抽抽乐抽到的那尊布袋戏偶、又或者是台风夜里买到的那盒火柴,即使我们再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但当记忆浮现,总是轻轻牵动起我们的嘴角。这些老杂货店正一间间消逝中。于是,我们展开全台杂货店寻旅,走进乡镇和小村,山丘部落与平原,在店主的百样人生中,重现了一幅关于旧时代,人情物产与风土的地图。

云林土库丰村行。
云林土库丰村行。

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生,是云林土库这条街最热闹的时候。站在供奉“涂裤妈”的顺天宫前,可以看到斜对面的丰村行,纸箱一路从门口摆到了亭仔脚,卖的是土库在地的酱油、麻油、大埤的意面、北斗的馨油(香油)、太保的米豆签,以及发糕粉、在来米粉、手工面线等等……柴米油盐的气味,混合着庙里烧的香,是土库人最熟悉的味道。

假日时,门外多是慕名来吃鸭肉面线的游客,街坊邻居则如常进店里采买,赵太太穿梭在狭窄的走道,亲切拿货、找钱,赵先生安坐店内桌前,沉静地看报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