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年一次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提倡艺术复兴农村,联系人与自然。今年春夏,他们邀请香港农夫团队赴日耕种,交流心得。本文作者周思中也由香港菜园村——他的耕种基地——出发,去到那里。他在那里种菜,种米,观察,思考,关于土地与人,系统与文化⋯⋯五个星期里他写下了的这些文字,计有四篇,分日刊出。——编者

生活馆也有种水稻,自2011年起,我们每年都种。清明、端午和立秋茬都曾经试种。几年下来的经验告知,清明茬容易临收割就来台风,失收食白果不在话下,漫天文雀在我们面前肆无忌惮降落在稻田啄食吹倒在地上的稻谷,可算人间最折磨的事之一。立秋茬当然好种,天气渐凉害虫不多,日夜温差大有利糖分转移,然而入秋开始就是本地菜农最忙于种植各种蔬菜的时候,最重要是生活馆种植面积不大,无法在有限的田地再细分水稻区和蔬菜区,所以近两三年都在端午前后插秧。
换言之,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通常什么都几乎不种,有的放暑假外游去,有的间中落田对着摇风摆柳的禾草发呆。今年笔者就是六月初插过秧后,便动身到日本开始“顶更”,照顾在日本新潟县松代町的农地,帮忙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