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从“动态清零”到“共存”,你如何看中国疫情三年中的经济形势之变化?

防疫政策松绑后,大陆经济的复苏形式将会如何?

2023年1月18日,中国上海,随著COVID-19的持续爆发,农历新年前的春运高峰期间,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待登车。

2023年1月18日,中国上海,随著COVID-19的持续爆发,农历新年前的春运高峰期间,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等待登车。摄:Aly Song /Reuters/达志影像

端小二2023-02-01 发起

你如何看待大陆防控疫情三年中的高额经济投入?

防疫政策松绑后,大陆经济的复苏形式将会如何?

经济因素会是大陆防疫政策转向的原因之一吗?

中国政府在防控疫情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隔离设施、方舱医院的建设,以及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的支出。据民生证券5月份发布的报告,2022年建设方舱医院的花费可能为254亿人民币;加上核酸检测点的花费共计7393亿人民币,高于卢森堡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此前,中国国家卫健委在去年3月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爆发期间,要求每个省份至少建立2至3个方舱医院用于隔离收治病人。当时共有33家方舱医院和35000张床位。12月,中国宣布放弃“动态清零”,取消强制隔离和常态化核酸检测,激增的病例使得药房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供不应求,医院、停尸房和殡仪馆不堪重负。

面对放开严格防控后医疗资源的短缺,一家公立医院的周姓医生认为,“如果在医药(研发)、ICU床位扩建、医务人员招聘和培训上投入超过7300亿元,目前的医疗体系就不会如此脆弱。”

疫情下的经济与债务危机

根据2023年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增长3%,远低于去年年初提出的5.5%的预期增长目标,亦是40年来除开疫情爆发首年、2022年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低值。

在严格的疫情封控措施和不景气的房地产行业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

各地政府财政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根据1月发布的财政报告,仅广东省去年用于疫情防控的花费为711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的花费增长57%。福建省去年支出130.4亿元人民币用于防控疫情,比2021年增长56%。

在疫情冲击下,地方财政亦遇危机。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综合考量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债务、社保、预算管理、公共服务、财政均衡性等相关指标,得出2008年至2021年各省财政发展总指数。

该报告中设定了债务可持续性指数,由显性负债率、显性债务率、广义负债率、广义债务率、一般债利息负担率和专项债利息负担率6个指标。2016年至2021年,各省债务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不断升高。

该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荣受访时表示,2022年各省债务规模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偿还债务负担加大,可持续指数将继续下降。

他说,“目前债务可持续性没有公认的红线。但国务院曾发文明确,专项债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超过10%,需要启动财政整顿,主要是进行支出压缩。目前,部分省分已逼近这一比例,是否将依规进行财政整顿,值得关注。”

疫情中的方舱医院

去年10月,英媒路透社曾报导,上海将在靠近市中心的复兴岛上建造方舱医院和密接隔离点,共有3250个床位,以完成招标作业,耗资13.8亿元人民币。山东耗资200多亿元人民币兴建了永久性方舱医院,11月广州市南沙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启用。

12月3日,大陆媒体《第一财经》梳理了50多份地方政府方舱隔离点专项债项目的相关报告,报告显示方舱医院和隔离点的收益多数来源于非疫情期间的租赁收入等,疫情期间基本没有收入来源。

许多地方将方舱医院、隔离点等租给医院运营,医院按年上缴固定租金;有的地方提出将方舱医院、隔离点在非疫情期间,出租给不同机构用作不同用途,例如租给养老机构、高校,或用作宾馆、办公楼、商店门面、仓库、国际博览中心等对外出租取得收入。

但随著防疫“新十条”的发布,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允许居家隔离,无须在方舱医院内进行强制隔离和治疗,各地投资巨大抢建和已经建成的方舱医院的未来用途引发了各界担忧。

1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使其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并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

你认为经济因素会是大陆防疫政策转向的原因之一吗?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金宇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