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牛津数学系毕业女生被造谣成“学术媛”,你如何看社交网络上污名化女性的现象?

女性遭受莫须有的抹黑和网暴之后,需要自证吗?自证是否有意义?

从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硕士毕业的朱雯琪。

从牛津大学数学建模与科学计算硕士毕业的朱雯琪。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2-12-27 发起

你或者你周围的女性曾经历过网络暴力吗?

在你看来,相比男性,优秀的女性是不是更容易遭受污名化?

你认为女性遭受莫须有的抹黑和网暴之后,需要自证吗?自证是否有意义?

12月20日,网名为“katekate朱朱”的牛津大学数学系博士生朱雯琪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短片,名为“那个因为‘牛津年级第一毕业’被骂上热搜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影片中,她分享了遭受网络暴力大半年来,自己的学术与个人生活——给学生上课、参与学术会议;穿男装参加牛津晚宴等等,并配文“那些杀不死你的,终究让你变得更强大。”

今年3月14日,朱雯琪曾发布毕业纪念短片,自己从数学建模专业毕业,还将继续在牛津大学攻读数学博士,感叹“华人女性在数院真的是少数又少数群体”。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片引发巨大关注,许多网友质疑她“学历造假”,更有博主直指“牛津没有数学建模这个专业”,认为这些经历是她编撰的。

大多数不友好声音都是源于朱雯琪的性别、外貌以及社交帐号风格:女性,妆容精致,衣著光鲜。她亦会分享出席俱乐部、酒会及社交场合的照片。正因为她不符合大众心里对“学霸”的刻板印象,她被造谣成“学术媛”和“卖内衣的微商”。

28岁的朱雯琪无疑是优秀的女性。她曾经因为成绩不好主动从公立小学退学,在家接受了两年的自学,自此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12岁考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15岁时即被牛津大学数学系录取,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华裔女生。在高盛、摩根大通等公司从事金融工作几年后,重回牛津校园继续学业。然而,正是这样的履历,却引来了源源不断的非议。

四面八方的质疑

一开始,朱雯琪录制这则短片的初衷,是为了给不能亲身到海外参与她毕业典礼的家人看的,没想到上传之后,首先被生活中金融圈的朋友转发,然后吸引了不少金融圈博主的关注。

她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中,骂她的博主以男性为主,而深层原因是“金融圈是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如果你又做金融又学数学,看起来又比较有钱,你就好像在参与‘雄竞’,会让他们不舒服。”

初期的这些恶评并没有影响朱雯琪的情绪,她认为表达就会面对被人评价和贴标签的状况。真正让她开始在意的是,她此前因为申请博士关注的一位教育博主也转发了针对她的质疑,牛津没有数学建模系,且评论她的帐号是“微商风”。在她私信了牛津官网上关于她的介绍后,该博主依旧没有删除这篇帖子。

之后,又有一位拥有近三百万粉丝的数学博主给她出了一道本科生的数学题,在她发送完解题思路后,该博主回复她“OK,应该是真的”。后来,她了解到这位博主确实是某高校的博士。不过,即使她做出这道题,这场风波却仍未终止。甚至还有人以问题名义,向她套取科研灵感。她认为,这些行为并不算是学术讨论,亦有评论告诉她,这是一种男性对女性的“服从性测试”。不过,因为她很热爱数学,所以并不在意这些,都会耐心解答。

对朱雯琪的争议从微博蔓延到了其余网络平台:答题软件知乎上有人发布“怎么评价牛津女孩年纪第一的事件?”而最高赞的回答是来自于一位科研话题答主,该答主称:“这个人不行,她气质和学术不搭。她这个风格,在科研圈是会社死的⋯⋯”

朱雯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她没有在这些负评中看到指出“事实性的错误”,连自己都会怀疑,这些究竟是不是刻板印象?

当性别网暴照进现实

这场“赛博狂欢”甚至演变到了线下的骚扰。据朱雯琪叙述,她的朋友也会因为她的争议而被人肉,会有陌生网友去私信她们。同时,自己的邮箱、地址、手机号都被曝光。她会收到很多陌生的骚扰电话。有一次回家,甚至发现自家车库开著门。因为她居住的房子没有保安和门卫,自己随后就去买了报警器。

朱雯琪曾在微博上晒出过自己在自家宅院运动的照片,或许隐私泄露和许多躲在网线后偷窥她生活细节的人不无关系。目前,她已经将微博设置为半年可见,隐藏了过去的微博。

近年来,针对女性的网络暴力屡见不鲜,这些恶意不止于网络,会进一步演变成现实生活的骚扰与威胁,损害女性权益。脱口秀女演员杨笠曾经因为表演“普信男”的段子,引发了内地互联网上男性用户对她的围剿。他们指责其“挑起性别对立”,嘲讽杨笠外形,给她取黑称、建“黑超话”。

《界面新闻》报导指,2020年,有人向国家广电总局举报杨笠,称其是“性别烂钱收割者”,指责其侮辱男性。2021年,杨笠本应推广一则英特尔代言,因为大批男性社群的抵制,指责其“女性根本不懂电子产品”,英特尔随即撤掉了杨笠这则推广。杨笠对此回应道:“做这个工作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有时候有些声音可能比较大,但未必代表人很多。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要相信的是我们周围的人。”

不仅如此,脱口秀演员要线下演出的工作性质,成了网络暴力进一步发酵的导火索。杨笠曾在节目中表示,自“脱口秀大会”第三季2020年大火后,自己后来一年多的线下演出不超过十场,她害怕到现场“被骂甚至被打”。

《界面新闻》指出,杨笠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女性表达者的共同命运。过去,单口喜剧的演员和观众都以男性为主导,女性表演者想要登上舞台,往往靠著毫无底线的扮丑及自嘲。但杨笠却是单刀直入地冒犯男性,用最生猛粗暴的性别对调方式,来解构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冒犯让很多男性感到不熟悉和尴尬,进而被视为一种威胁。

跳不出的自证陷阱

近年来,对女性污名化的言论和称号层出不穷。而女性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评时,往往会急于陷入网友预设的自证困境之中。

公众号“女孩别怕”曾刊文指出,陷入自证情结的人们,容易将自己放置在他人制定的标准中,进行自我价值衡量。哪怕对方的标准,本就是一个错误。而其实,并非只有女性才会陷入自证困境。只是女性的自证是弱势自证,男性的往往是强势自证。这种差别,背后是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差别期待,造成了性别间权力不平等。

朱雯琪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她面对质疑,发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自证。即使她将网友出的题做对了,别人硬说她是错的,该怎么办?即使完成了这道题,还有诸多对她穿衣、言论的批评,而这种争议很难结束,“自证有一个很长的清单,你不可能把它完成。”

此后,她还在另一平台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篇“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性取向的也要自证”的帖子,起源是有网友指责她“装姬”(意为明明是直女,却称自己是女同性恋者)。她的这篇回应贴公开了自己的感情经历,称自己“有过男朋友,也有过女朋友”,并表示性向和学历不同,是不应该自证,也无法自证的。作为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大多数的评论表示对她理解,有很多人劝她不必自证和消耗时间回应这些。

不止“学媛”,还有“病媛”、“佛媛”等词,均用来污名化女性。有博主将自己做手术的照片发布上网,却被网友称为“病媛”,扣上“造假”、“带货”等等帽子。该博主为了自证确实患病并做过手术,晒出了自己的住院纪录、化验单等等证据,以澄清莫须有的谣言。然而,即使许多被造谣者摆出足够证据澄清,也很难消解他们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经受的恶意。

在你看来,网络暴力是否与性别相关?当遭遇网络暴力时,应该自证吗?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金悦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