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展现性别暴力还是剥削逝者,你怎么看电影《金发梦露》对梦露的形象刻画?

你如何看待对真实人物和事件的虚构演绎?在对公众人物的痛苦遭遇的虚构或重 现时,曝光与剥削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界线?

金发梦露 (Blonde) 剧照。

金发梦露 (Blonde) 剧照。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2-10-07 发起

你怎么看待《金发梦露》对梦露形象的刻画?

你如何看待对真实人物和事件的虚构演绎?在对公众人物的痛苦遭遇的虚构或重现时,曝光与剥削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界线?

美国演员Emily Ratajkowski批评许多作品对展现女性痛苦有著病态的迷恋(fetish),你怎么看?

9月28日,备受瞩目的 Netflix 原创电影《金发梦露》(Blonde)上线流媒体。影片由安德鲁·多米尼克(Andrew Dominik)执导,安娜·德·阿玛斯(Ana de Armas)主演,从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童年开始,以自传的形式追溯了她被声名所困的一生。

影片一经上线,便引发两极评论。截至今日,在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仅仅获得42%的新鲜度,“影评人共识”一栏的评论这样写道,“安娜·德·阿玛斯(Ana de Armas)的精彩表演令人难以移开视线,但影片在揭露剥削与助长剥削之间摇摆不定。”有影评人赞赏其提供了“传统传记片之外的另一种令人惊艳的可能”,也有人斥其为“剥削的恋尸癖娱乐产物”。

真实与虚构界线模糊

影片根据美国女性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于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根据欧茨,本书并非历史纪录,也不是一部遵循事实的传记,而是一部“将生活极度‘浓缩’”的充满想像与虚构的作品。欧茨将梦露看作是“我的白鲸,围绕这个形象,可以构建一部具有无数层次的史诗”,让她著迷的并非梦露本人众说纷纭的人生轶事,而是如书名 Blonde所说的“金发女郎”的谜题。

尽管小说和电影都无意复原历史,而是试图反映梦露的“精神的真实”。观众并未在事件层面将虚构的梦露与真实的梦露分离,“《金发梦露》并没有在一开头就声明影片是虚构的,观众当然会认为影片是关于梦露本人的”。

电影媒体纷纷对影片内容进行事实核查,梦露与小爱德华·G·罗宾逊(Edward G. Robinson Jr.) 以及小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Jr.)的三角关系和三人行是完全虚构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梦露曾经如电影所表现的那样经历两次堕胎,或被联邦特工带到白宫,遭受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性侵犯。

让观众愤怒的并不是虚构,而是这些“谎言”将梦露过度地性化,并将其永恒地放置于被男性掠夺的受害者身份。有观众评论道,“如果这些事件都是虚构的,为什么不原创一个人物呢?为什么要表现真实存在的人物遭受的虚构的强奸呢?”

而电影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模糊虚构与真实的界线。主演德·阿玛斯则在采访中告诉媒体,剧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梦露的墓地,请求她允许他们进行拍摄。而影片中梦露的死亡场景,正是在其去世的实际地点拍摄,再次引发观众对电影消费逝者的指责。

艺术作品如何呈现女性痛苦?

另一方面,影片极端的表现手法,将作为“女神,性感符号,招贴画女郎,商品”的梦露推到极致,电影想要批判的形象成为了梦露的全部。有观众认为,梦露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戏剧表演天赋与生命力,对书籍和政治的知识与智慧,在电影中被尽数抹煞。《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Manohla Dargis影评人评论道,正如电影中梦露被反复掀起的白色百折裙,导演多米尼克一直在窥视梦露的身体。比起对梦露的内在,导演对检查梦露的身体更感兴趣。

电影对梦露所经历的虐待关系及痛苦无节制的展演亦遭到批评。《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影评人Justin Chang则认为,电影“并非关于真正的玛丽莲·梦露,而是将其变成痛苦的化身,导演太过于痴迷她的痛苦,以至于转瞬即逝的同情也带著剥削的意味”。美国演员 Emily Ratajkowski 则发表她的看法,“从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再到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人们对女性的痛苦与死亡有著病态的执迷与追逐”。她说,在今天,我们应该表达的是愤怒。

面对争议,导演多米尼克做出回击,“这是一部对观众要求很高的电影,如果观众不喜欢,那是他们的问题。这是一部NC-17(17岁及以下观众禁止观看)的电影,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对吧?反正我想去看玛丽莲·梦露的故事NC-17的版本。”

小说原作者欧茨也在推特上为此片辩护,她写道,“令人惊讶的是,在后#metoo时代,对好莱坞性掠夺的曝光会被看作是‘剥削’”,并认为影片的剧本“讲述了一直被噤声的女性故事”,而这正是“女权主义”的。

你如何看待对真实人物和事件的虚构演绎?在对公共人物的痛苦遭遇的虚构或重现时,爆光与剥削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界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