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政治致敬還是浪費稅金,日政府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惹爭議,你怎麼看?

你如何看待“国葬”制度,什么时候该举行国葬?

2022年9月27日,日本武道馆举行国葬期间,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遗孀安倍昭惠带著丈夫的骨灰盒。

2022年9月27日,日本武道馆举行国葬期间,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遗孀安倍昭惠带著丈夫的骨灰盒。摄:Takashi Aoyama/Pool via Reuters/达志影像

端小二2022-09-30 发起

赞成与反对为安倍晋三举行国葬的两方观点,你认为哪一方更有道理?

你如何看待岸田文雄所主张的“吊唁外交”以及国葬的政治目的?

你如何看待“国葬”制度,什么时候该举行国葬?国葬是否是一种强制哀悼?

9月27日,日本政府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的武道馆举行国葬。

据共同社报导,日本国内外共计约4300人出席葬礼。国葬由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担任葬礼委员长,三权之长、国会议员、都道府县知事及各界代表出席。海外方面,出席者包括美国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等人。

日本国内对国葬的态度较为分裂。日本立宪民主党领导人泉健太早先已发声明抵制葬礼,共产党等政党也表示放弃出席。共同社和《朝日新闻》等多家媒体在国葬前的民调显示,反对国葬民众占比超过50%,岸田文雄本人也因坚持为安倍举行国葬而民调下降

国葬争议

根据积极推动国葬的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为安倍举行国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安倍是日本宪政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在外交和经济方面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具有卓越的政治成就。此外,安倍晋三在为民主选举进行街头演讲时被刺杀,日本应表达“决不向反对民主的暴力低头”的决心。同时,岸田也表示,葬礼活动为日本提供“吊唁外交”的机会,将在葬礼后连续3天与多名政要会面举行“马拉松会谈”。

在法律依据上,岸田文雄援引《内阁府设置法》,表示尽管日本并没有“国葬仪”的法规,但“国家仪式”的管理属于内阁的决策权范围。反对国葬的人则认为,日本现行法律并没有国葬相关的条文与规定,举行国葬缺乏法律依据,只是岸田内阁单方面的“粗暴”决定。

另一方面,在日圆疲软,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高达16亿日圆(约1100万美元)、全额使用国民缴纳的税金的丧葬费用亦引发损害公共利益的指责。这一数额比起2020年为中曾根康弘举行的“内阁与自民党联合葬礼”不到两亿日圆的花销,高出七倍不止。

尽管政府表示,国葬并非要强制任何人纪念安倍。但大多数县政府采取降半旗进行默哀,可能会给公立学校带来压力。会场周围的居民亦会受到交通管制和安全检查的影响。

安倍本人复杂的政治遗产是国葬引起争议的另一个原因。反对者认为,在安倍与统一教的关系并未查清之时举行国葬,有认可安倍与统一教关系之嫌疑,亦有可能助长统一教的不合法行为。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浩一表示,葬礼是为粉饰安倍的政治遗产,掩盖他与统一教有关的丑闻。

中央大学的历史学家宫间纯一指出,嫌疑人山上彻也是因为特定政治人物与特定宗教团体的关系才犯下命案,并非针对民主体制的袭击。如要维护民主体制,更应该审慎审议举行国葬的决定。

同时,岸田文雄所主张的“吊唁外交”并未达到期待的效果,愿意参加吊唁的外国政要少于预期。更有消息指出,日本政府内部担忧安倍的国葬与于本月19日举行的英国女王国葬相比起来“相形见绌”。

“国葬”在日本的历史

1926年,日本天皇颁布《国葬令》。在当时,国葬是天皇为表彰那些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而举行的仪式,具有强制属性,获得国葬的人包括首任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和指挥珍珠港袭击的山本五十六。

历史学家宫间纯一回顾历史,提醒人们,“历史上国葬往往不是为了死者的利益,而可能被其他政治目的所利用”,国葬与民主精神相抵触,应该立法以确保国葬不被滥用。

日本二战战败之后,《国葬令》随著新宪法的诞生而失效。1967年,前首相吉田茂的葬礼是日本在安倍之前最后一次为政治领导人举行国葬。吉田茂带领日本从二战战败的阴影中重生,在他任期内,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日本恢复了与盟国的关系。

《朝日新闻》指出,1975年,执政党也想为前首相佐藤荣作举办国葬,但却并未能像8年前一样赢得在野党的支持。因为在野党的反对,执政党放弃了国葬的计划。

你如何看待“国葬”制度,国葬是否是一种强制哀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