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专家吁勿转发演唱会意外片段免成二次伤害,被批淡化事件,你如何看?

停止转发意外片段是否淡化事件还是尊重伤者?

2022年7月28日,香港,MIRROR演唱会进行期间,巨型显示屏突然从高处跌下,击中台上的舞蹈员。

2022年7月28日,香港,MIRROR演唱会进行期间,巨型显示屏突然从高处跌下,击中台上的舞蹈员。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2-08-04 发起

你曾否试过转发一些灾难或令人不安的片段?为什么你会转发?

你认为停止转发意外片段是否淡化事件还是尊重伤者?

转发片段是否让事件获得更多关注和重视的好方法?

香港男团MIRROR的红馆演唱会在7月28日发生严重意外,舞台中央一块悬空的大萤幕突然掉落,造成两名舞蹈员受伤,其中一名舞蹈员李启言(阿Mo)情况危殆,目前仍在深切治疗部留医。

相关片段在网络上疯传。现场观众有人情绪激动、相拥而泣,亦有歌迷在场外崩溃落泪,有观众表示因大型屏幕的钢索与升降机的原理相近,目击事故后不敢搭电梯,亦下意识逃避朋友转发的事故影片,更彻夜无眠,担心自己患上创伤后遗症。

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古天乐凌晨在社交平台发文,呼吁大家为伤者祈福,“停止发放或转发令大家不安的片段”。红十字会临床心理学家暨心理支援服务主管张依励呼吁市民切勿再转发影片,以免进一步造成社会广泛创伤,为其他人带来二次伤害;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也恳请市民不要再转发有关片段,尊重受伤者,也保护好自己、守望身边的人,避免受重复的影像影响。

但对于应否停止转发片段惹来市民热议,曾主持综艺节目的粤语专家兼艺人欧阳伟豪(Ben Sir)指有关做法是“淡化”意外的行为,强调为尊重伤者须严肃跟进,不应“删片”。他又以一些意外发生时公关的包装手法为例,如将“追究责任,革职查办”说成“严肃处理同跟进”,不聚焦于当刻意外,反而“带风向带到将来防止意外发生的境界”,质疑有人“为了尊重伤者”而合理化某种立场。

网民反应两极

网民对Ben Sir言论的反应两极。有人认同停止转发片段会令人减少知悉及关注事件,令人有错觉以为少人关注可当作没事发生,“恐怖事件不重播,世人就不会反省, 事件只会不断重复犯错,下一次下一次只会更加多意外发生。如果只顾关心别人的心灵, 报喜不报忧 世界只会倒退。”

有网民指叫人不要转发,做法等于大陆“封锁消息”、“维稳”;有人指真相需要传播,越多人知道越有noise能迫使做错事的人面对,避免将来更多受害者, 有网民批评有人利用“会引起创伤后遗症”作回避评论事件的手段。有人指网民有权选择观看片段与否,在网络复杂的年代,应懂得自行过滤资讯。

不过亦有网民批评Ben Sir借事故“抽水”(借此事嘲讽一些人的处事手法),指广传片段会令好多与此事无关的人看完或会情绪不安,无助事情发酵之余还要人帮手安抚,应顾及其他人情绪。有MIRROR粉丝看到意外片段后出现头晕、头痛、作呕,当看别人传来有关影片亦重复此状况。

心理学家和医生怎样说?

有人指是次事故属于集体性嘅创伤经历,不断洗版或会引起更多不安同各种创伤情绪反应。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张传义表示,目睹意外的观众及传阅片段的市民可能会有心理上的震撼,精神会出现应急压力症,例如失眠、不安焦虑的情绪,甚至避开类似的环境及事物等。

精神科专科医生麦棨诺,对于一些热情投入其中的观众,绝对有机会出现心理创伤,目击对生命有威胁的意外,可能导致产生创伤后压力症。有心理辅导团体综合多种心理分析研究推断,在是次演唱会事故后,约有33%得悉事件人士或会患上创伤后遗症。

据医管局资料,创伤后遗症患者除了感到悲伤困扰、情绪低落、焦虑、产生罪恶及愤怒感外,还会出现回闪及梦魇、逃避所有能令自己回想起创伤事件的人和物,处理悲伤的情绪时会变得麻木及像失去了感觉一样,并会逐渐疏远他人或减少与人沟通、还会时刻处于戒备状态,导致容易恼怒及过度焦虑。

广传讯息的作用

网上经常会流传一些令人不安的片段,当中可能涉及暴力、色情、灾难等情节。2019年9月,一段新疆集中营的片段在网上流传,据画面显示,多达400名羁留人士被逼剃光头,成排坐在地上,黑布蒙眼,双手环后扣上铁铐,等候被严密押送上接驳巴士。片段虽然令人不安,但却引起各界关注新疆的人权问题。

今年6月,中国唐山一家烧烤店传出男性集体暴打女性的暴力事件,完整影片在社交媒体曝光。官方一度封锁言论,删除影片,甚至有指双方已经和解,试图压制打人事件舆论热度,但无阻片段继续广传,引发群情激愤。网民呼吁当局严惩暴力打人者,有人希望利用舆论压力促使当局重视,亦引起大众反思当地男女不平等、黑社会横行等社会问题。

遇上恐怖不安短片 社交媒体这样做

以往在社交媒体,当用家看到令人不安的相片,如裸露、暴力等都是避无可避,只能快速略过帖文。但近年各社交媒体均加入可隐藏敏感资讯的功能。如Facebook于2015年开始试行影片警告系统,部份可能潜在问题的片段会加入黑画面和警告字眼,表示片段可能会令用户感到冒犯、冲击或不安,在用户同时后才会播放。

Instagram 则在2017年开始,当相片或影片被检举涉敏感内容后,团队在审查后就会在帖文上加上警告,用户需在警告画面上按一下才可看到原来的内容。

你认为停止转发意外片段是否淡化事件还是尊重伤者?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陈洛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