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儿童参与昏迷挑战致死,TikTok被指演算法向孩子提供致命内容,你如何看?

你有玩TikTok吗?有没有试过做一些危险的挑战?

智能电话上的TikTok软件。

智能电话上的TikTok软件。摄:Nikolas Kokovli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2-07-14 发起

你有玩TikTok吗?有没有试过做一些危险的挑战?

你认为演算法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你认为TikTok应否管制短片内容以保障用家安全?

你有参加过社交媒体里各项挑战吗?在短片社交媒体TikTok里,经常会出现特定主题的挑战,深受用户欢迎,其中不乏各种危险的挑战内容。

2021年有用家发起“昏迷挑战”(Blackout Challenge),鼓励使用者使用绳状物品勒住自己直到昏迷为止,先后令7名儿童死亡,年龄介乎10至14岁,美国、意大利以及澳大利亚皆出现相关个案。多名受害人家长向TikTok提告,指控TikTok的演算法向其孩子提供致命内容。

据《洛杉矶时报》报导,8岁的Lalani Erika Walton 和 9岁的Arriani Jaileen都十分沉迷玩TikTok,她们于意外前看到红爆的“昏迷挑战”后决定大胆挑战,希望能体验关注滋味,但最后她们都意外窒息身亡。

两名女童的家长于7月2日到洛杉矶法院向TikTok提控,指控TikTok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对青少年身心灵发展有害的产品与活动,并疏忽于监管责任,指8岁的小孩根本无法了解TikTok正在鼓励她做危险的事情,“TikTok有责任监控和评估其演算法的功能,并确保不会将易受伤害的儿童引导至致命的内容。”控方主张TikTok将明知危险的内容推播给不知情用户,因此应该为系统推播致死内容给两名女童负起责任。

TikTok公司则表示由于过去昏迷挑战已酿成悲剧,早已封锁平台中的关键字,并且于页面显示警告标语,告诉使用者“挑战内容恐有危险、令人不安,甚至有捏造之虞”,没有证据显示“昏迷挑战”影片在平台广泛传播。而意大利政府亦因应“昏迷挑战”造成儿童死亡,于去年2月起禁止13岁以下用户使用TikTok。

事件引起网民热烈讨论社交媒体的不良讯息,网民大多认为TikTok只是反映现时网络良莠不齐,青少年容易因渴望被朋辈认同而做出偏差行为,家长应多留意他们的上网习惯和与多沟通,教导他们正确使用网路的观念,也有网民提出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都应该设立实名认证以杜绝有人发起不同危险挑战。

各式各样危险挑战

据《The Verge》报导,各类挑战是TikTok的核心,由从前只是简单的舞蹈动作,变质为其他有害内容。为了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短时间内吸收流量,这些影片的内容往往倾向哗众取宠,甚至屡现各式对他人或自身健康有危害的“挑战”活动,心智未成熟的儿童很容易因为耳濡目染而想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自己。

有台湾YouTuber将TikTok的危险挑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恶作剧挑战,例如“Penny Challenge”(讨厌鬼挑战),故意把插座安装不妥而引起短路、“Devious lick”(恶意制服挑战),大肆破坏学校公物和掌掴老师。

第二种是自虐挑战,作出对自身构成危险的行为,如上述的“昏迷挑战”、“苯海拉明挑战”(Benadryl Challenge),参加者需上传服用大量抗组织胺药物产生幻觉后的反应到TikTok,曾造成少女死亡。还有Covid-19初流行时的“Coronavirus Challenge”(冠状病毒挑战),在镜头前示范以舌头舔飞机厕板。

第三种则是对其他人的恶作剧,例如头颅破坏挑战(Skull Breaker Challenge),三个参加者站成一排,中间那个跳在空中的时候,两边的人同时踹中间的人使他失去平衡而摔倒在地,曾导致一些玩家脊椎和脑部受伤。以及最近流行的“猜猜我是谁”(Guess Who),将欺凌对象的身体局部部位以及身份相关线索组合成一只短影片,让看到的人猜测欺凌对象是谁。

TikTok的演算法如何带孩子走入危险

根据TikTok的数据,2020年,未成年人占该应用程式用户的四分之一以上。

青少年重视朋辈认同,容易受人影响,透过参加或发起一些引人注目的挑战,他们可短时间获得大量关注,还可邀请其他人参加,建立社交圈。亦有些青少年在朋辈压力被迫参与危险的挑战,避免被霸凌和显得自己不合群。

TikTok强大的演算法可精准判定用户喜好,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21全球10大突破性技术之一。《纽约时报》报导北京的工程团队所制作了名为 TikTok Algo 101的文件,揭露了背后的逻辑及对人类心理的洞察, TikTok演算法有四大目标︰“用户价值、长期用户价值、作者价值和平台价值”。文件坦然解释,为追求增加每日活跃用户量的公司“终极目标”,分别为“留存率”——即用户是否回访——以及“访问时长”,能够精准判断用户观看每一个短影片的数据来推荐最适合的内容。

去年9月《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发现TikTok利用算法,向未成年用户推送与兜售毒品和色情网站相关的内容,他们注册了几十个年龄设定成13~15岁的帐号,浏览TikTok高度个性化的影片清单“For You”,发现TikTok向未成年帐号展示了一百多则来自付费色情网站和性用品商店的推广影片,以及成千上万条标注为“仅供成人观看”的内容、一些鼓励不正常饮食及酒驾的内容,使他们迅速掉进不良影片的无底洞。即使帐户被程式设定为对多个主题感兴趣,TikTok有时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主题上,并连续为用户提供数百个单一主题的短影音。

儿童心理学家安德森(David Anderson)指出,这现象尤其对年轻人影响严重,“他们可能缺乏停止观看的能力,而且周围没有成年人的支持,这些青少年可能会经历一场‘完美风暴’,让社群媒体合理化他们看待毒品与其他话题的方式,”

为免用户深陷负面内容,TikTok去年12月宣布将调整平台演算法,避免向用户推荐太多相同的内容,在新的演算法下,系统不会再连续推荐两部同一个创作者的影片,或是使用同一个音乐的影片。

你认为TikTok的演算法是否导致儿童做出不良行为的最大元凶?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陈洛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