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武汉一名跨性别者疑因歧视于商场洗手间被杀,“厕所自由”离跨性别者有多远?

你认为跨性别者该如何选择厕所,依据身份证?生殖器?外貌特征?性别认同?

2020年1月17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希尔德斯海姆,一名妇女前往大学的厕所。

2020年1月17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希尔德斯海姆,一名妇女前往大学的厕所。摄:Peter Steffen/AP/达志影像

端小二2022-03-15 发起

你了解跨性别者经常面临的如厕难题吗?你认为建立性别友善厕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吗?

你认为跨性别者该如何选择厕所,依据身份证?生殖器?外貌特征?性别认同?

大陆跨性别者群体争取“厕所自由”引发争议,你如何看?

3月9日,大陆社交媒体微博广传武汉市中心一大型商场发生命案,一名疑似为跨性别的女性在男厕遭杀害。舆论迅速发酵,但微博热搜被撤,话题遭封禁。

翌日,最早发布相关消息的博主之一“丽兹马璐璐”发文称接到警方电话,被告知目前嫌疑人已抓获并在审讯中。截止13日,武汉警方未发相关通报。

此案引发大陆跨性别群体的恐慌,许多跨性别博主和平权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声,呼吁关注跨性别群体的“如厕问题”,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声援维护跨性别群体的“厕所自由”,更多人表达了疑虑与恐慌。

跨性别者的厕所难题

许多跨性别人士都深受“如厕问题”的困扰。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威廉研究中心针对跨性别人士的一份调查,18%受访者表示曾在华盛顿的公共卫生间被驱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同志中心共同发布的《2017年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71.8%受访者在卫生间有不适感,跨性别女性不敢去或不想去卫生间的比例高达19%。

以性别二元观念基础的公共设施,给跨性别者带来了无尽的冲突和迷惘。对TA们来说,每一次使用公共卫生间都是对身体与心理的拷问,担心受到歧视、被言语羞辱,甚至遭受身体侵害。前文提及的《报告》显示,27%跨性别受访者表示曾在公共空间遭遇不同程度的歧视或暴力。

恐惧也导致了许多跨性别者尽量不使用公共卫生间,或者挑午间等人流较少的时候如厕。在使用公卫前,跨性别人士还需特别关注外貌的性别特征,如果被人认出真实性别,则会造成骚动、甚至会被驱赶。

按身份证性别?还是按性别表达?

跨性别人士按照身份证的性别指示选择厕所的逻辑,是遵守现有法律规则——不考虑性别认同和生理条件。根据生殖器选择厕所,则是默认了厕所是根据生理条件设计,而非社会性别。事实上,这两个方法都有可能会带来尴尬,因为通常跨性别者的如厕问题核心并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关于公共空间的价值观冲突。

有跨性别者进行了激素替代疗法(HRT)和性别重置手术(SRS),导致第二性征与生理性别有较大出入。此外,在大陆的跨性别者要出示SRS证明并公证修改户籍信息。根据《性别重置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手术对象必须符合“对性别重置的要求至少持续5年以上,且无反复过程”、“术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疗1年以上且无效”、“年龄大于20岁”等条件,相当苛刻。

那根据外貌特征选择厕所呢?如果外表(包括声音)没有达到性别认同的标准,也会暴露。同时,一部分女性认为无术跨性别者使用公共女厕是对“女性受保护空间”的侵犯。至于依据性别认同选择厕所,这是最保护跨性别者权益的做法。但在现实中,对跨性别者来说,这种做法极易导致尴尬,甚至有可能因被认为“违背公众良俗”陷入麻烦。

2020年,大陆网络就掀起了一场关于跨性别者如厕问题的讨论。跨性别博主“都市丽人菜”(生理性别男性,身份认同女性)在网上公开表示自己如果穿女装出门,就会去女厕。许多女性网友表示,不愿意与未经过性别重置手术、依然保留著男性生理特症的人共用卫生间,这是一种对女性领地的侵犯,同时也会导致一些男性扮女装进入女厕,对女性实施侵犯。

“厕所自由”离他/她们还有多远?

无性别厕所,又称性别中立厕所、性别友善厕所,被许多人认为是解决跨性别者如厕问题的最好方法。无性别厕所通常为独立个别间房,注重隐私。同时,无性别厕所通常对生理性别不作限制,部分长者或幼童因行动不便需要异性家人协助如厕也可使用。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小。一些人认为,无性别厕所的修建与维护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跨性别群体始终是少数。还有更极端的反对者认为,无性别厕所可能会鼓励不同性别气质,从而增加后天的同性恋或跨性别。

目前瑞典不少公共厕所已没有男女之分,改以性别友善厕所;新西兰境内接近半数厕所为性别友善厕所;美国部分高中也设立了性别友善厕所。在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也有性别友善厕所。

配套的公共设施需要有法律、制度、社会共识支撑,其中减少或消除社会大多数人对跨性别群体的歧视和排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据估算,大陆的跨性别者越有400万人,目前大多数人还没有对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近日的讨论中,武汉跨性别女性在男厕被男性凶残杀害的信息以图片、目击者回忆的方式传播,因此,关于跨性别人士如何选择厕所的讨论变得更加尖锐,与生存问题息息相关。

讨论背后,也可看到跨性别者在争取个人的“性别权”。然而目前中国的法制、伦理仍建立在男女二元性别之上,当跨性别者出现在警情通报中,TA的性别一定是男或女。2021年9月,中国湖北工业大学发生一起学生坠亡事件,一开始,坠亡学生的性别为“女性”,甚至媒体从警方处获悉的信息也是如此,但在最后的通报中,死者的性别成了“男性”。

大陆对LGBT话题的审查日益加强,你认为人们应如何正确认识跨性别群体?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陆眉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