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美国教授推广“选择性经期”,倡议以避孕药物控制月经,你如何看?

你曾否经历经期不适?你会选择暂停经期吗?

2020年12月3日德国柏林,红点标志著日历上女性的周期。

2020年12月3日德国柏林,红点标志著日历上女性的周期。摄:Annette Riedl/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2-02-28 发起

你曾否经历经期不适?你会选择暂停经期吗?

“选择性经期”是违反人体自然定律,还是彰显身体自主权?

你认为医学技术可消弭社会对月经的污名化吗?

“如果女性一生只有6次经期,那是多美妙的事”颜惠亚(Sophia Yen)在演讲中说。

近日,这位史丹佛医学院副教授颜惠亚在专访中推广“选择性经期”(Making periods optional),提倡以避孕药物控制月经,甚至终止月经,减轻月经带来的痛楚和生活不便。服药者可按需要随时停药,恢复受孕能力,更周长地准备未来的生育计划。

什么是“选择性经期”?

颜惠亚解释,现代女性长期承受月经的痛苦,不止于生理上的不适,更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她在大学求学时,曾因月经突然来袭而影响考试表现。她认为女性有权控制月经频率,“每月、每季、半年,甚至一年一次”。

研究发现,8成的女性曾出现“经前综合症”的症状(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即在月经来潮前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包括经痛、腹胀、头痛、失眠、焦虑等,严重者可以影响日常作息、工作和社交生活。

2016年,颜惠亚成立医疗初创企业Pandia Health,专门提供月经的医学咨询服务,根据年龄、种族、BMI、身体状况,调配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旨在改善女性的生活质素。她比喻服药调经就像近视的人会配戴眼镜,矫正视力。

女性的避孕方法一般有两种:口服避孕药及绝育手术。对于经前综合症的患者,服食口服避孕药除了能调理月经周期,更可舒缓症状,缓和经痛和减少经血量。

至于避孕药的副作用,新一代的药物大大改善长暗疮、毛发增多等副作用。根据医学研究显示,服食避孕丸能减低患上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机会,但患乳癌的机会则会稍高。

违反人体自然定律?

报导引来网民热议,反对的网民认为月经是女性的自然生理循环,“选择性经期”是利用医学手段干预女性生理机制,违反人体自然。而支持者尊重身体自主权,认为女性有权选择经期到来与否。而且这属于个人决定,后果自行承担,其他人不应干预个人自主权。

早年,有学者打破有关“自然循环”的迷思,指出月经是受生育率下降、迟婚、女性教育水平提高等社会因素影响。

妇科医生Jane Thomas指出,每月连续的月经是近代女性的生理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女性因为生育较频繁及母乳喂哺,令月经暂停。

早于1986年,人类学家Beverly Strassman的研究发现每月的月经周期并非与生俱来。她到访非洲部落Dongo进行2年的实地考察,持续统计当地女性的经期次数,发现她们一生只有约100次月经,比起现代女性的经期次数少4倍。原因是她们生育率高,每人平均育有8至9个小孩,并长时间喂哺母乳,因此减少了月经的次数。

随著社会价值观开放,生儿育女不再是女性必要的义务,而且女性知识水平提高,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降。物质富裕亦提前人类发育年龄,Beverly Strassman的研究发现,非洲部落女性迟至16岁才经历第一次月经。可见,现代女性有更长期和频密的经期,或需忍受更多的痛苦和困扰。

月经的污名

虽然医学技术为女性提供经期的选择权,却被认为未能消弭社会对月经的污名化。

社会普遍视月经为不洁的象徽,亦避免公开谈论月经,往往隐晦地以“大姨妈”、“那个来”作代名词。职场上亦缺乏月经友善工作环境。即使多个国家设立月经假期,容许女性每月因经期不适请假,却可能被质疑装病而不敢请假,引来逆向歧视。

有网民担心避孕技术可能成为对女性的压迫,忽略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他认为社会应要接纳女性可能因为经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事实,理解女性经期的真实处境,尊重两性差异,而不是要求女性配合社会期望而改变自己的生理习惯。

你认为医学技术可消弭社会对月经的污名化吗?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叶家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