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台湾YouTuber利用Deepfake技术将名人脸孔合成色情片贩卖,你如何看当中伦理问题?

你认为换脸技术造成的滥用和私隐问题可以如何防范?将AI技术犯案刑事化能杜绝相关情况吗?

台湾Youtuber小玉涉嫌利用Deepfake技术,将多位名人的脸孔合成色情片女主角贩卖牟利被逮捕。

台湾Youtuber小玉涉嫌利用Deepfake技术,将多位名人的脸孔合成色情片女主角贩卖牟利被逮捕。网上图片

端小二2021-10-19 发起

AI换脸技术促使网络犯罪和假消息更容易出现,你如何看这个讲法?

你认为换脸技术造成的滥用和私隐问题可以如何防范?将AI技术犯案刑事化能杜绝相关情况吗?

在数位时代,AI技术在未来将持续发展,你认为在先进便利和道德私隐问题之间,可如何取得平衡?

据TVBS新闻网报导,台湾警方早前接获检举,上门拘捕百万YouTuber小玉(朱玉宸),指其在Telegram群组“台湾网红挖面”中利用AI换脸技术,将许多女性名人换脸成色情片主角,并将相关的影片售卖谋利,犯案一年多至少获利一千万元台币。

镜周刊就著AI人脸技术造成的数位性暴力事件进行了调查报导,发现受害女名人包括人物脱口秀演员龙龙、网红白痴公主、奎丁、蕾菈,亦涉及政界人士如高雄市议员黄捷、立委高嘉瑜等多达百位女名人。群组的制作团队在短短两、三个月便已吸纳进6000人加入群组,规模惊人,其会员分类和“加值服务”等制度发展相当成熟。

主谋小玉早在2020年4月,便曾以AI软体换脸政界人士韩国瑜并上传至 YouTube为恶搞影片“韩X瑜毁谤我的录影存证”。他当时称是以1500元买下 Deepfake 软体来制作相关影片,更在影片留言区呼吁网民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相信假新闻。

得悉小玉被捕的消息后,网民在该影片的留言区讽刺小玉“你在一年前宣导不要被AI换脸技术误导,现在却用这个技术做不正当的事?”、“原来这个(影片)就是在为今天铺路啊”、亦有人笑指“原来韩国瑜才是首位受害者”。

网络关注及回应

同一时间,涉案的受害者亦纷纷发文回应事件。当中,高雄市议员黄捷发帖文表示她已马上到警局提告,并批评小玉的做法不单让人觉得恶心反胃,对受害人来说,这是一种真实的伤害和羞辱。她亦恳请社会大众不要下载和流传这类影片,要正视AI犯罪和数位性暴力的问题。

政界人士高嘉瑜亦在脸书回应,在网络上未经同意就将名人换脸成性爱片段主角的劣行,对女性的名誉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最可怕的是,总会有人相信这些影片是真的。

高嘉瑜进一步指,现时台湾对AI技术的规管严重不足,针对相关网络造假的罪行仍缺乏具体的法例和罚则。因此她提出当局应专门立法,保护公众人物的个人照片使用权,严防“挖脸”造假的犯罪行为。

上述帖文的留言区中,大部分网民均表示支持受害者提告,希望幕后主使可得到重罚,绝对不姑息数位犯罪和性暴力;亦有少量网民仍恶意揶揄当事人“没片没真相,要看一下才可判断!”、“笑炸 会有点阅吗 专门用来心情不好时看来娱乐的吧”。

AI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屡见不鲜

AI Deepfake 技术是一种透过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学习所创造出来的伪造信息。这项技术只需取得人物的影像或声音素材,就能制作唯妙唯肖的假影片。最大的问题是,这种AI换脸的制作无需专业人士都可做到,而换脸App也可以在各大平台下载。

在西方国家,这一类的数位犯罪派对早有先例。在2017年12月,Reddit网站上便出现了不少著名女星的伪造色情片,如《神奇女侠》女主角Gal Gadot、“黑寡妇”Scarlett Johansson、Maisie Williams、Taylor Swift、Aubrey Plaza等都成为了受害者。当时这些假消息和影片引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相关影片论坛最终被 Reddit 下架。

根据荷兰网路安全新创公司 Sensity AI 在2019 年的研究报告《Deepfake现状:前景、威胁与影响》,全世界的深度造假影片有14678部,96%皆为非法影片。报告指这些数字在七个月内急增了两倍,亦预测相关的影片在网络上将持续有大幅的增长。

有见及此,欧盟在今年四月份发布了《人工智能管理法草案》,针对人工智能的开发技术在应用上的伦理原则。其提出相关技术应严格审视其安全及可追踪性、以及需要确保开发守则是以人权为本、重视大众私隐。AI技术在这两大前提和约束下,才能有效维持对人类有益的可持续发展。

草案亦指出,伦理问题乃不容忽视,人工智慧的发展需要正视这些道德争议,才不会在未来受到民众的抵制。

辨识伪造技术的工具有用吗?

BBC 在去年报导,著名电脑科技公 司Microsoft 发了一个新的技术功能,专门作为区分和辨识深度伪造技术合真实影片的工具。该软件主要分析网络上的照片和影片,辨识信息有否经过人工合成的处理,并就素材的真伪度评分。研发者期望透过辨识工具,能防范不法之徒利用科技的便利,操纵和侵犯大众的私隐、并杜绝假消息。

报导中亦有从事科技研发的专业人士指,这些辨识工具的开发和改善未必能追得上换脸技术的生产速度和发展;单靠一个辨识工具没可能侦测到网络世界上的所有影片,故亦无法完全确保所有影片的真伪度。

身处在信息泛滥的年代,你如何看人工智能和伦理问题之间的平衡?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廖晓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