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中国祭出史上最严“双减”政策整治教培机构,相关行业未来应如何发展?

你认为“双减”政策能否解决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为什么?

2020年4月25日中国太原,中学重新开课的第一天,戴著口罩的学生在操场上读书。

2020年4月25日中国太原,中学重新开课的第一天,戴著口罩的学生在操场上读书。摄:Wei Liang/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7-29 发起

你认为“双减”政策能否解决中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为什么?

有人认为限制课外辅导机构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避免阶级固化,你同意吗?

课外辅导机构虽产生花费,但同时亦分担了家长的辅导任务,你认为教培机构的盛行对家长及学生的角色为何?

7月24日,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舆论称之为对教培行业“史上最严”的监管政策。

“双减”文件的第一减是学校布置功课的数量和质素,例如小学三至六年级课后功课需要平均60分钟内完成,初中阶段功课则平均90分钟内完成,杜绝重复性、惩罚性功课。

第二减则针对课外教育,规定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课外培训机构,现有机构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等。

市场对“双减”文件反应很大。7月26日中概教育股持续崩跌,新东方-S(09901.HK)在23日一度暴跌50%,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7月27日,中概教育股回升,部分港股教育股在28日在中概教育股影响下上升。

中国教育减负20余年

教育减负在中国不是新鲜事。早在199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提出了7条具体规定,包括限制学生功课量、取消小学生考试成绩百分制、禁止初中进行任何形式的招生选拔考试等。《通知》中也禁止了小学学校组织周末及寒暑假补课,但未提及校外培训机构。

然而,20余年的教育减负收效不大。《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家长曹静表示“现在小学生负担比我自己读小学时候重多了”。

曹静说,她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时每天都有功课要做,老师会在微信群布置功课。除了传统的书面功课,孩子的英语老师还会用教育APP布置任务。

关于减负,有学者持消极看法。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撰文支持应试教育,称要注意日本“宽松教育”失败的前车之鉴,认为应试教育培养了中国学生重要的数学、科学能力。陆一认为应当让公立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根治目前课外辅导机构的泛滥与暴利”。

教育与政策:以新东方和学而思为例

陆一提出的根治课外辅导机构“泛滥与暴利”,是中国近年来教育界常讨论的问题。2019年中国新闻网报导指出,学校内的减负使校外辅导机构成为了最大获利者。

有媒体整理了新东方近30年的发展历程。俞敏洪于1993年底正式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开展出国培训教育。

198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允许中国公民申请自费到国外读大学或研究课程,俞敏洪的创业生涯正搭上了“出国热”的风潮。20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另外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是学而思集团(后更名为“好未来”)。学而思公司创立于2003年,创业契机是1999年的大学扩招和2000年的教育减负。媒体分析,随著大学扩招,教育需求急速增加,减负政策则限制公立学校教师在校外开设补习班,校外补习机构得以占据市场。

2003年SARS疫情期间,学而思集团的创始人张邦鑫创立了“奥数网”,进行线上问答,疫情后创立了学而思教育,许多家长从“奥数网”追随至线下辅导班。

类似2003年的SARS,2020年的COVID-19疫情给了线上教育平台重大商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融资超过了539.3亿元。

2021年给了在线教育行业重大打击,在“双减”文件正式印发之前,就发生了几次针对教育平台的罚款,如4月25日因价格违法对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和高思处以50万元顶格罚款,5月10日则因虚假宣传对“作业帮”和“猿辅导”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

企业前景预测

多家教育公司发布公告回应“双减”文件的影响,新东方、豆神教育、勤上股份表示政策对其公司业务有重大不利影响,思考乐和卓越教育认为政策影响尚不明确。科德教育则表示,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是成人教育,并且职业教育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业务,但“双减”文件对子公司中的中小学课外培训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双减”文件刚发布时,网传新东方为规避政策,计划推出45日的暑期集训营,地点在公海游轮。俞敏洪于27日亲自辟谣,批评造谣者“在这种艰难时刻落井下石”。

你认为在“双减”政策下,教育培训机构应当何去何从?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王瑜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