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港府以疫苗气泡为基础调整防疫措施,这是鼓励市民打疫苗的“诱因”吗?

控制疫情、社会复常和个人权利之间,该如何寻求合理的平衡?

2021年2月19日香港,一间快餐店外贴上安心出行的二维码。

2021年2月19日香港,一间快餐店外贴上安心出行的二维码。摄:陈焯辉/端传媒

端小二2021-04-15 发起

规定市民必须使用“安心出行”APP 才可到餐厅堂食,这是有助防疫还是限制自由?

港府推出“疫苗气泡”措施以鼓励市民打疫苗,你如何看措施的成效?

控制疫情、社会复常和个人权利之间,该如何寻求合理的平衡?

4月12日,香港政府宣布将采取抗疫新路向,计划以“疫苗气泡”为基础,逐步放宽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于食肆及酒吧等场所分阶段实施。当中放宽条件皆以所有食肆员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顾客必须使用“安心出行”为前提,引起舆论争议。新措施最快于4月29日实施。

抗疫新路向下的“疫苗气泡”

放宽计划首阶段,食肆员工至少要接种第一剂疫苗,食肆才可将每枱人数上限由现时的4人增至6人,并容许堂食时间由晚上10时延至午夜12时。但食肆入座率仍维持在5成,宴会人数上限20人亦维持不变。

至于第二阶段,食肆员工须完成接种两剂疫苗,食肆更会划出特定范围(clean zone)专门招待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的顾客,每枱人数上限增至8人,营业延长至凌晨2时。所有顾客除没有智能电话的长者外,均需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序。

到第三阶段,员工和顾客已打两剂疫苗,特定范围(clean zone)只接待完成接种的顾客,每枱人数就可以上增至12人。没有接种疫苗的顾客虽然仍可到食肆用餐,但不能到特定范围(clean zone)。

目前为止,疫苗最低接种年龄为16岁,而政府规定的优先接种群组年龄必须为30岁或以上,说法引起外界质疑,因为这意味著,一家人当中若有未符合打疫苗的人士,将不能与已打疫苗的亲友同枱吃饭。

在“疫苗气泡”的概念下,目前仍须关闭的六类处所(酒吧或酒馆、浴室、派对房间、夜店或夜总会、麻雀天九耍乐处所及卡拉OK场所)可以逐步恢复营业。

除此之外,“疫苗气泡”也将会和其他社交场所的放宽措施挂勾,包括公立医院病人及安老院舍院友的探访;宗教活动、婚礼、公司周年会议等的人数或场地的限制,以及本地旅行团等。但具体细节仍须待商榷。

取消免费派樽检测服务,提供“诱因”予市民打疫苗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又,为了避免市民以定期检测代替打疫苗 ,将考虑停止为非接受强制检测的市民提供免费派樽检测服务,但政府提供的自费检测服务将维持。如市民坚持不接种疫苗,出入场所或雇主要求检测时就需自费。她认为,这是提供“诱因”予市民接种疫苗,表示措施不是用来“惩罚”某些市民,但同意要令不接种疫苗的人“有后果”。

然而目前,未满16岁的市民并不符合接种疫苗的最低年龄限制,而不足30岁的市民又不能优先接种疫苗。不少声音质疑政府做法,是限制未能接种或不适合接种者的吃饭自由,同时被迫他们承受缺漏安排的“后果”。

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港府专家顾问许树昌担心,取消免费派樽会令部分轻微患者不检测,恐导致社区爆发。他指,专家于会上主要发表原则意见,没谈及具体落实措施的方案,称当时会上没专家提出取消免费检测的建议。

至于被问到应否取消有关服务,他说担心部分不想求诊、病征轻微的患者会因此不去检测,导致社区出现隐形传播链甚至爆发,故不建议取消。

强制规定使用“安心出行”惹舆论批评

“疫苗气泡”计划规定市民强制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序,不容许顾客到访餐厅时登记个人资料(俗称“写纸仔”)。有传媒在记者会上质疑,这样的硬性规定与先前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于去年11月,指无意强迫全港市民使用“安心出行”的说明自相矛盾,认为这样是“威胁”市民。

针对相关质疑,林郑月娥就回应推行的主因是政府察觉有顾客胡乱填资料,又指假如长者没有手机的话也可另外登记资料。支持做法的网民认为措施有助防疫,甚至直言在早就应该强制使用安心出行;反对做法的网民就表示,因私隐原因将坚持拒绝使用安心出行,宁愿只买外卖。

未满30岁、不属政府规定的优先接种群组的沙田区议员黄文萱认为新措施没帮助,反而把市民分阶级。港岛东区区议员苏逸恒同,自己一家四口及表亲共8人,一半不足30岁,疫情前通常每一两周吃饭,新规定下将难整齐外出用膳。针对规定又要求食肆划分特定范围只接待完成接种的顾客一事,他认为除了年轻人,不少长者都不宜打针,长期病患者将被排斥,指“这件事很奇怪,打疫苗是为了吃饭吗?不是为了防疫?这样做没有意思”。

饮食界对新措施的看法

食肆首当其冲受到政策改动的影响。香港中小企食店联盟召集人林瑞华对“疫苗气泡”抱有疑问

他指出香港食肆面积小,要划分特定范围(clean zone)似乎十分困难,“clean zone和 dirty zone 要分隔多远又不知道,如果餐厅只有几百呎,如何做到?”他形容原先主力做晚市的餐厅,在现有的社交距离措施下,10点关门其实并不能维持成本,但“要生存都要做”。他又批评,政府界划下繁复规定,认为“这样很离谱,香港曾经被誉为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现在变成全世界最不自由经济体”。

叙福楼集团主席、稻苗学会会长黄杰龙就,暂时未听过有饮食业界的老板成功理解到“clean zone”的定义。黄杰龙坦言,明白政府想鼓励市民打针,但执行上有很大困难,因为有员工可能是长期病患者,亦有人不愿接种,所以他也不会威逼员工打针。他承认已打算放弃“三部曲”,将食店继续维持营业至晚上10时。

饮食业职工总会亦认为措施相当苛刻,并难以执行,甚至可能引致大量雇佣问题,如雇主解雇体质不适宜打针的员工、求职时拒绝聘请等。工会又指,若顾客不使用安心出行,可能会引起员工与顾客的争执,担心放宽措施容易弄巧反拙,反成为饮食业的“紧箍咒”。

不少政治立场鲜明的食店更表明会维持原有安排,不会接受新措施。

以色列、中国政府推出的“疫苗护照”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放眼世界,以色列和中国都有推行“疫苗电子证明”,以鼓励市民接种疫苗。

在以色列,政府率先推出“疫苗护照”(vaccine passport),规定国民必须接种疫苗。只有持有“绿色通行证”(green pass)的市民才能进入酒店、健身室或戏院等场所。

中国大陆也有推出电子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情况。证明包括加密二维码,供各国相关部门读取,以推动跨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

不少欧盟国家,以及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都正考虑效法以色列“疫苗护照”的做法,期望尽快恢复社交和商业活动。

你如何看港府推出的“疫苗气泡”?你认为这是促使市民打疫苗的诱因吗?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施嘉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