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语音聊天社交软件 Clubhouse 爆红,“你也有邀请码吗?”

加入需要邀请码、只聚焦声音的聊天平台除了神秘感以外,会产生更高质量的交流吗?

手机应用程序 Clubhouse。

手机应用程序 Clubhouse。摄:Christoph Dernbach/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1-02-03 发起

加入需要邀请码、只聚焦声音的聊天平台除了神秘感以外,会产生更高质量的交流吗?

即时互动、按兴趣类分,你怎样看 Clubhouse 跟一般 Podcast 和线上会议的分别?

没有面孔的语音聊天可以让人们无压力投入讨论,但不留痕的纪录也有可能成为恶意言论的温床,你如何看?

“你不用担心眼神接触; 你也可以在晾衣服、跑步时发言。” Clubhouse 在其介绍中这样形容。

早前,全球网络用户为反击社交平台机制及演算法,加上 WhatsApp 更新私隐条款,逐一引爆数波社交及通讯软件移民潮。而近来,一款主打语音聊天的社交软件 Clubhouse 也快速窜红,连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喜剧天王奇云哈特(Kevin Hart)、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Oprah)等人也是用户之一。

Clubhouse 背后的软体开发商为 Alpha Exploration,于2020年2月在硅谷成立。与 Facebook、Instagram 等靠文字或图片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不同,Clubhouse 自我定位为建构“一种基于语音的新型网络”,用户可以穿梭各聊天室,透过声音参与不同领域的对话。

据报导,Clubhouse 初创时全球用户人数仅约3500名,但截至去年12月已飙升至60万,而公司新一轮的融资估值更达到10亿美元。踏入2021年,在一众政坛名流的推波助澜下,据 Sensor Tower 数据指出,估计 Clubhouse 用户已上升到130万人。

目前,Clubhouse 仅支援 iOS 系统,网站相当简洁,表示软件仍处于测试期间。但软件为何突然爆红,甚至被称为翻转社群生态的“下一个抖音”?

然而2月8日傍晚前后,多地用户反应,在中国大陆无法正常连接近来热门的语音社交应用Clubhouse。据多位用户表示,应用上显示“SSL错误,无法安全连接服务器”的字样。猜测是Clubhouse已经被中国大陆的“防火长城”屏蔽。

稀有的“邀请码”与神秘的“聊天室”

一个“邀请码”成为加入 Clubhouse 社群的金钥匙。

简单地理解,Clubhouse 是一个聚集所有“房间”的一家“酒店”,用户可以在其中发出或加入不同范畴的讨论,可以是音乐、金融、科技、艺术类。但在你进入“酒店”以前,你必须先拥有一个“邀请码”。

与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有别,Clubhouse 并没有对所有用户全面开放,而是采取邀请制——用户在下载 Clubhouse 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而需要由其他用家发出的邀请码方可加入。无法轻易被外界所知的聊天内容及主题,为 Clubhouse 及不同的聊天室蒙上一种神秘性,激发用户的好奇心,所以有人用后就曾这样形容: “就像在偷听别人讲话一样”。

成功加入以后,用户可以透过追踪在通讯录的好友,或根据 Clubhouse 依照你兴趣推荐的清单,选择进入聊天室加入话题。新用户一开始只有两个邀请名额,名额会随用户的开启话题及投入程度而增加。

邀请码的稀有性不仅成为推高 Clubhouse 话题性的关键,谨慎邀请与会者的模式也大大提高了对话内容的质量,同时使得参与其中的人有一种超凡处优的自我感受。除此之外,由于外国不少人名人如 Elon Musk 等也有下场参与,能和“和名人聊天”的邀请码瞬间变得“有市有价”。在全球网络销售平台 ebay 上就冒现大量的邀请码,出售价格可高达150美元。

别样的 Podcast 和线上会议?

在最多容纳5000人的聊天室里,参与者可以分为三个角色:开启聊天室的主持人(Moderator)、发言者(Speaker)和聆听者(Listener)。当中主持人拥有“特别权力”,可以添加或移除其他讲者;在聊天的过程室中,主持人更需要引导以及邀请不同人发表观点。

发言者和聆听者角色则类似,两者可以自由加入,想发言时就点击“举手钮”让主持人得悉,其后参与对话。又正如 Clubhouse 在介绍中强调,在聆听对话的同时,用户不会被迫发言,可以自由同步做其他事,也可以随意离开或加入。因为有不少人将其与 Podcast 类比,甚至指能双向沟通、即时互动的 Clubhouse 更胜一筹。

就此,有论者形容 Clubhouse 更像以前的“香肠族无线电时代”——可以随手调整频率,加入或旁听正在聊天的群组,而差别是以前看不到主题,“无法任意选择一点选就加入而已”。

不留痕的纪录或成为恶意言论温床

“畅所欲言”也是聊天室的一大亮点。由于用户的讨论过程并不会被纪录下来,像一个允许所有人自由发言的公共空间。不过,相对的私密性同时也是一面双面刃。

在 Clubhouse 的用户使用守则当中,列明用户不可进行欺凌、骚扰群组成员的行为,亦不可以针对部份人作出歧视、以暴力威吓等侵犯他者的行径。但美国杂志《Vanity Fair》报导形容,在仅有语音的交流形式及在“俱乐部”的这泡沫之中,强大用户的独白可以不受限制,可以舒服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过却同时“可以冒充合法问题或扮演恶魔拥护者的幌子,自由宣传种族主义思想”。

报导续指,Clubhouse 并未提供可见的免责声明来反驳错误信息,而程序中也没有如“按赞”等按钮,或让观众可以在表达异议的评论部分。

针对上述问题,Clubhouse 创办人拒绝受访,但透过发言人表示 Clubhouse 在社群指南以及服务条款上,均有说明该公司明确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跟仇恨言论,并设有信任和保安程序以调查跟解决违反行为。发言人又补充公司相信独特的声音可以建立同理心,将 Clubhouse 视为一个“拥有不同观点、背景跟生活经验的人们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并扩展世界观的地方。”

目前,在 Clubhouse 网页提到,若用户在讨论过程中接收到相关言论,可以透过聊天室内报的功能提交报告,“信任与安全小组”会保留临时的加密语音记录,以用于调查事件。

爆红之后,Clubhouse 要面对的问题

“不是持续壮大,就是在7月前死去。”

处在应用程序推陈出新的时代,Clubhouse 急速的窜红也让外界开始思考这样的热潮能否持续下去。风险投资公司 Freestyle 联合创始人 Josh Felse 预计7月之前,Clubhouse 将面临类似上述的“二元局面”的结果(binary outcome)。“人们现在都被封锁在家,所以现在是启动这款 App 的好时机。但我不知道它是否可持续下去。”Felse 如是说。

有评论指出,社群平台是极度依赖网路效应的产业,使用人数越多,服务的价值就越高,但若无法成为 Facebook、Instagram 般的巨头,最后结果或只能默默无闻地夭折。

除了有关言论自由的监管以外,其指出 Clubhouse 若要正式推出,在成为广大民众的社交平台时,该如何管理各式各样的房间,无论是如何分类房间避免混乱,另更进一步吸引名人进驻也是持续热度的关键。

香港财经专栏作者浑水则认为经营社交媒体“会疲劳”,而 Clubhouse 不是适合大众化产生内容的平台。他以 MeWe 及 Facebook 为例,指自己发出帖文后触及人数可达4万人或以上,但声音交流则有人数限制。

“我总不能在聊天室一次过应付几百人,而且,聊天的内容不会留底,错过了就不能够掉头重听”。故浑水指出 Clubhouse 的模式并不利于知识的创建、传播等方面的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而在商业上,用户或内容产生者利用 Clubhouse 发展电子商贸也相对困难。

从FB、IG、Snapchat、MeWe 到 Clubhouse,你如何看各社交软件的优越与可持续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