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海底捞菜品外观被指抄袭,餐饮摆盘应否纳入专利保护?

餐饮业复制技术壁垒低,经营者应不断创新以在各种抄袭者中脱颖而出,还是诉诸法律以保护自己的“正宗”地位?

2017年7月9日上海,一名服务员在海底捞火锅店的厨房里拿著载满食物的托盘。

2017年7月9日上海,一名服务员在海底捞火锅店的厨房里拿著载满食物的托盘。摄: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9-21 发起

目前餐饮业能诉诸的法律保护不多,菜品摆盘、用餐形式等很容易被同行复制,你认为这些属于创意保护的范围吗?

餐饮业复制技术壁垒低,经营者应不断创新以在各种抄袭者中脱颖而出,还是诉诸法律以保护自己的“正宗”地位?

有评论指出抄袭模仿可以激发品牌不断创新,你如何看?

9月16日,一名郑州网友发文质疑海底捞的五道菜品及其摆盘方式“抄袭”了巴奴毛肚火锅。其后,“海底捞被质疑外观抄袭巴奴”的微博话题迅速引发广泛热议,更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接近3亿。

巴奴毛肚火锅创立于2001年,65家连锁店覆盖北京、上海、西安、苏州、郑州、无锡等20个城市,并在今年获得由番茄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融资。面对网友的热议和关注,巴奴毛肚火锅方面翌日(17日)发声明,称始终坚持原创,先后推出毛肚摆盘造型、茴香小油条、绣球菌等产品,并研发出在国内率先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鲜鸭血。针对被指海底捞抄袭一事,声明中称海底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开创了服务主义的先河,表示非常欢迎海底捞加入巴奴产品主义的阵营。

截止目前,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与巴奴毛肚火锅有限公司均有多条专利信息,但两家都尚未申请菜品相关外观专利。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金元称:“菜品仅仅是菜如何摆放,不属于工业产品,不在可以申请外观设计的范畴,所以不构成侵权。”

“抄袭事件”在餐饮圈屡见不鲜。无独有偶,今年7月成都一家名为“吼堂”的火锅店发布微博,中国艺人郑恺新开的火锅店“火凤祥”,无论是设计风格、装修细节还是产品装盘都与吼堂火锅店几乎一样。虽然艺人郑恺很快在微博承认存在部分侵权事实,但目前餐饮业能诉诸的法律保护不多。

近年,餐饮企业的经营愈发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故菜品摆盘、用餐形式、餐厅布置、装修风格、特色服务等附加价值因而愈发重要,但同时也容易被同行复制。

保护“餐饮创新”的途径及难点

目前,中国大陆餐饮业可寻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保护。

在中国大陆《专利法》的保护下,目前餐饮业可以申请三类型专利:第一种是「 发明专利”,针对特定的菜肴材料配方、制作方法或工艺流程进行保护。申请此项发明专利必须证明保护对象与其他菜相比有显著性的进步,目前大部分“特色菜”要想申请发明专利是相对困难的。

第二种专利是“实用新型专利”,此项保护专门针对烹饪相关器具。在专利保护页面上,烹饪用品如 “一种和面机”、“可独立切割的曲奇机”、“一种烤鸭炉”等都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另外,餐饮业还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但此项专利也指针对非菜肴的产品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的新设计,如具有独特形状的餐饮器具和座椅。例如重庆火锅店“白乐天”的“红泥小火炉”拥有外观设计专利。

申请专利权不仅要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还要经历较长的审核时间。目前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需经历6个月,是3种专利中所需时间最短的一个。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大约花费14个月的时间,申请“发明专利”的时间跨度甚至达2至5年。对此,中国烹饪协会的专家表示,菜品尤其是阶段性流行菜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1至3年,当专利申请完成,该菜品可能已经不再流行,故这也是菜品制作方申请保护的难点之一。

除申请专利权,料理名称、商家商标亦能取得商标法的保护;著作权法则可保护“食谱的表达”,即料理特色的叙述、烹饪照片等编写、拍摄与排版;而烹饪的配方、步骤等因被认为是“思想”,很难受著作权保护

餐饮经营者以不断创新来应对抄袭

为了应对菜式被竞争对手模仿而又难寻求法律保护的困境,餐饮经营者被迫积极开发新菜式,导致菜式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众多餐饮企业不遗余力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发菜品创新,部分餐饮企业甚至要求厨师在圈定的菜品创新周期里开创新菜,如果创新菜品销量超过经典菜品,厨师可以获得现金奖励等。此外,还有餐饮企业专门派菜品开发人员从全国各地寻求特别的原材料;厨师和摆盘设计师共同创造新品也是一种创新方法。

除了加快菜式研发,服务创新也是应对行业竞争的招式之一。例如,海底捞一直以其“极致服务”而著名,并历经了多次服务创新:食客等待就餐时可以享受美甲、擦鞋等服务;当食客独自就餐时,服务员会提供毛绒玩具放在对面“陪吃”; 戴眼镜的顾客在吃比较热的食物时,服务员会主动递上擦镜布,以免热气模糊镜片等。

疑遭海底捞抄袭的巴奴火锅也曾借鉴海底捞的特色服务,例如比如主动向顾客递上眼镜布、绑头发的发圈、表演舞面等。

抄袭模仿也可以激发创新?

面对各行各业的抄袭变得越来越普遍,外界认为法律有必要设置专利和版权保护,以防止抄袭扼杀创新的动力。然而,有评论指出抄袭也包含一些积极作用,能为不同行业的创新提供模仿的自由与空间。

有研究指出,正因为餐饮业欠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反而鼓励创新,令餐饮趋势的变动更加迅速,且能由高端递延到低端。此外,研究更称抄袭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制造潮流。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09年展开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购买仿制手袋的女士很快就会升级购买真品,因为仿制品对她们产生强烈的 “诱导性”。

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中国大陆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山寨手机,大部分山寨手机粗制滥造,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但其低价却满足当时民众的消费水平。如今成为国产四大智能手机品牌的小米,早期也逃不过“山寨”的标签。但后在2013年,小米的红米系列以极低价格开辟了大陆千元机的品牌先河,昔日备受“山寨”诟病的小米却成为倒逼大陆山寨机市场消亡、国产手机品牌崛起的动力之一。

抄袭是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症状,还是促进他人创新的途径?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梁伊琪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