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台立法院提案增加华航和护照的本土元素,有指加快“去中国化”,你怎么看?

“去中国化”是强调台湾的国家身分认同,还是会让台湾陷入意识形态对立的举动?

2018年7月8日,一架中华航空公司飞机在台北市上空。

2018年7月8日,一架中华航空公司飞机在台北市上空。摄:Craig Ferguson/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7-23 发起

此次已为华航第四次的更名提案,过往的提案为何未有进展?背后藏有何种考量?

“去中国化”是强调台湾的国家身分认同,还是会让台湾陷入意识形态对立的举动,你怎么看?

有论者指出由将病毒称作“武汉肺炎”到现时的正名提案,可见蔡英文政府在加速“去中国化”的进程,你如何看?

台湾立法院于22日通过两项有关强化“台湾”辨识度的提案,分别涉及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更名及台湾护照设计。其中针对华航的提案要求,包括在华航机身上增加“TAIWAN”或是有台湾意象的设计,并建议台湾交通部门研拟更改华航中英文名的计划。

有关提案由民进党团及时代力量党团提出,最终以64张同意票表决通过,最大在野党国民党则全数缺席投票。

今年年初,2019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部分国家以禁止中国航班为由,禁止台湾中华航空、甚至所有台湾所属航班入境,有组织因而发起“支持将中华航空正名为台湾航空”的连署;在2个月内获4万多人参与。到了4月,台湾捐赠口罩至欧美各国时,因华航机身上印有“China Airline”字样,让部分外媒误以为该物资来源自中国大陆。6月,在美国禁飞中国客机之际,彭博社亦将华航飞机的图片作为该信息配图。各方接连的错误使得华航改名的呼声不断。

而另一则被通过的提案则为建议台湾行政部门“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护照之‘台湾丶TAIWAN’辨识度提具体作法”。提案团认为,台湾护照上英文国名中的“China”字样容易被混淆,对台湾人造成困扰,更称“要和全世界明确说台湾和中国不一样”。

不过,2项提案通过后并无强制法律效力,仅对相关部门起建议和督促的作用。就有关提案,总统府回应指“尊重也乐见”立法院的相关决议,亦认为此举可让国人及班机在国际社会有更强的辨识度,以维护国家尊严,保障国民的便利与安全。

华航的四次更名提案

1959年,中华航空由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出资建立,为第一间由中华民国政府自主管理的本国籍航空公司,华航的命名亦出自于此。

不过2006年,陈水扁政府主推“去中国化”,主张将华航改名为“台湾航空”或“福尔摩沙航空”。当时华航工会表示改名成本可超过新台币10亿元,行政院亦评估此举恐失内地及香港航权,计划随后搁置。2016年,华航更名计划被民进党重新提上议程。2018年,中国民航局施压国外航空公司,要求将台湾标注为中国一省,民进党立委则再度要求华航去“China”字样以进行反制。

时至今年,华航更名呼声又起。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在4月回应民进党立委质询时表示,华航更名事关航权、航线的调整,影响重大,台湾政府会“一步步努力来做”;不过,机身彩绘调整因相对自由,表示已要求交通部通知华航,运送防疫物资的机身上要有国旗和“Taiwan Can Help”的字样。但后来根据媒体拍摄的照片显示,有关字样及图案只印在了物资箱上,机身并未看出改变。

针对此次华航更名提案通过,行政院发言人丁怡铭表示更名并非一步到位,交通部首先会修改华航机身的涂装以提高台湾辨识度。现任交通部部长林佳龙就曾在Instagram上发出手绘版华航机身,设计让“TAIWAN”大字占据机身主要部位,机头部分画有地瓜、机尾画有珍珠、机翼上涂有彩虹。此外,他还画出“珍奶风”飞机,以及红蓝绿三色(代表台湾三个政治派别)飞机。

国民党团总召林为洲则对提案获通过感到不以为然。他强调,华航或护照改名的公决案仅是督促行政机关的声明。国民党虽对正名没意见,但他们要把民进党“作秀”的心态告诉国人:“国民党团不陪民进党演戏”。

不过,事件主角华航对此却一直未有正面回应。回顾2016年华航被提出更名时,一名华航退役董事长这是搞垮华航的行为,认为公司将失去过去57年来建立的商誉跟国际知名度。另外也有学者表示,航空公司更名不能只考量政治目的,因其航权与航线会被波及,另外华航作为上市公司的整体营运、向各个国际协会重新注册的成本等等都要纳入考虑范围。

台湾的“去中国化”

大陆官媒新华社今年4月以“老剧本,新演员”为题评论民进党提议更名事件,指此事是陈水扁时期“正名”闹剧的再演,称绿营以改名为借口“谋独”,伤害台湾民众利益。

陈水扁在任期间,曾用“台湾正名”的方式来推广“去中国化”,包括要求多家有“大中华色彩”的国营企业改名:如“中国石油”改名为“台湾中油”、“中国造船”改名为“台湾国际造船”、“中华邮政”改名为“台湾邮政”,耐命名了27年的“中正国际机场”也被要求更名为“桃园国际机场”。此外,在高中历史教科书内,过去所用“我国”、“大陆”等字眼皆改成“中国”,并把《台湾史》单独成册。一系列举动引来了国民党及部分企业工会的挞伐,随后在2008年国民党人马英九上台后停止。“台湾邮政”也于同年改回原名“中华邮政”。

2016年,民进党人蔡英文当选总统,被认为再次助推台湾“去中国化”的进程。上任初期,她曾表示将华航更名的提案交付中央执行委员会研议。今年疫情爆发,台湾对中国大陆实行严格的封关管理,总统府在讲话中亦屡次将病毒称作“武汉肺炎”。

前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吕謦炜认为,大陆主张“中国梦”之时,台湾还在讨论为“去中国化”而更改拼音、时区等“细枝末节”的小事,只会让台湾陷入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又称中华文化的根基是台独无法消除的。台湾独立派则认为,“去中国化”是台湾本土化运动的一部分,强调台湾的国家身分认同,而非脱离文化根源。

中华民国、台湾与福尔摩沙

中华民国自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后,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政权。直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在联合国“唯一合法代表中国”的地位,“中国”二字所代表的意义开始变更。随后的1978年,北京政府又在国际奥会年会上提出排除“中华民国”会籍的议案。

在国际比赛中,台湾曾以“福尔摩沙-中国”、“福尔摩沙”、“中华民国”、“台湾”等名字参赛,1981年后则改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赛。其中“台湾”的名字来自于原住民族,荷兰人统治时期有多种音写方式,经过台语音译汉字后,最终在清朝时期定名为台湾。“福尔摩沙”则被传是葡萄牙水手在16世纪中叶发现台湾时的惊叹之语,意为“美丽岛”。

2004年,陈水扁首次发表“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演说,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国名,公开否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政权重叠性。“中华民国”护照也在陈执政期间首次加注“台湾”。2011年,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亦曾重提此观点。不过各界都有声音质疑相关叙述方法,除了反对其“台独”主张外,还有人提出“中华民国主权和台湾历史并无隶属关系”以及“本土政权贪恋中华民国体制”的观点

“去中国化”是强调台湾的国家身分认同,还是会让台湾陷入意识形态对立的举动?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殷木子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