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立法会初选论坛:屡见矛盾的本土及泛民主派,该如何在质疑中共同达至目标?

民主派初选以本土派及泛民主派二分,你认为两派必然存在对立吗?

2020年6月19日中环,公民党于中环宣布参加民主派“35+初选”。

2020年6月19日中环,公民党于中环宣布参加民主派“35+初选”。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小二2020-07-07 发起

民主派初选以本土派及泛民主派二分,你认为两派必然存在对立吗?

现任或前任立法会议员就政府提出的议案投下赞成或弃权票,被指欠缺抗争意志,你如何看?

传统泛民主派相继反驳被称为“妥协派”的有关说法,你如何看其成为“抗争派”的可能?

香港立法会选举将于9月6日举行,为摆脱过往“得票多议席少”的困局,民主派将于7月11及12日举行初选,选出在各区地区直选及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俗称超级区议会)胜算最大的候选人,代表民主派出战9月的选举。

参与民主派初选的各区候选人主要分为泛民主派及本土派,虽然两派的政治立场大致相同,仍在日前(5日)圆满结束的初选论坛中擦出不少火花。当中,以公民党及民主党为首的传统泛民主派成为论坛中的主要攻击对象,被本土派以“妥协派”称呼,亦被批评为欠缺足够的抗争意志,而本土派候选人的抗争意志则较少受到质疑。

投票意向不一及著重法治的公民党

在各区初选论坛中,虽然各现任立法会议员均被质询过去的工作表现,但当中公民党及民主党的候选人往往受到激烈的批评,甚至被其他本土派候选人围攻,如参选新界西的公民党郭家麒。

就公民党而言,属下议员过去曾出现“一党三投”(在同一议案同时投下支持、反对及弃权票),成为其被抨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港岛区论坛中,公民党成员郑达鸿就曾因其党众成员,在任命张举能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的议案中“一党两投”被嘉宾质疑。就此,郑达鸿解释指公民党投下弃权票的原因在于对制度的尊重,而郭荣铿则是与大律师公会等组织沟通后,才决定投下支持票,他又强调公民党“一党两投”并不代表党内松散。

此外,在新界东论坛中,公民党党魁杨岳桥亦被质疑多次在关键议案表决时缺席投票,杨则就此致歉,并指自己已痛定思痛,在过去两年亦已有所进步。

除投票意向之外,对法治的取态亦是公民党与本土派产生分歧的因素之一。本土派强调反对所有政府提出的议案,但传统泛民主派议员的投票纪录却非如此。以张举能任命议案为例,本土派认为应投下反对票,但公民党则以保护法治为由分别投下支持及弃权票。公民党成员谭文豪在九龙东论坛中亦曾就此作出解释,指大部分公民党成员投弃权票的原因,在于避免打开干预司法制度的缺口,为建制派提供借口反对任命开明的法官。

另外就公民党被指著重法治,与本土派提出的行动相牴而言,公民党党魁杨岳桥在2016年立法会新界东补选的造势大会中,一句“若有人想攻击法治,over my dead body”在市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杨日前在接受立场新闻访问时,便就此作出回应,直指当时自己因情绪高涨而失言,但仍强调不认为法治已死,指自己作为律师,希望为被控的抗争者在制度内努力。

被批欠抗争意志的民主党

民主党作为论坛中另一主要攻击对象,其投票意向亦多次受到质疑,如林卓廷因在张举能任命议案中投弃权票,而在论坛中受到质询。就此,林则回应指立法会议案并非只是“yes or no”这么简单,又指民主党在9成多议案中的表态均非常清晰。

然而,有别于公民党,过去的投票纪录并非民主党受质疑的主要原因。相反,过往对反修例运动的贡献、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抗争意志,成为大部分民主党候选人被批评的重点,如九龙西的黄碧云便成为其他候选人的共同攻击对象。

在候选人互相质询的环节中,黄被要求就曾与去年七一冲击立法会的抗争者“割席”及称本土政党青年新政为“共青年新政”作出回应。黄先自己是因为“非常担心会出事”才发表相关言论,后来亦就“共青年新政”的言论道歉。

除了往绩欠佳外,拒绝签署“抗争声明书”亦是令民主党被批欠缺抗争意志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参选人被大规模取消参选参格,民主派初选发起人之一的戴耀廷教授表示,不会要求参选人作出任何政治承诺,但随后大部份参选人均签署了由三位本土派素人发起的“抗争派立场声明书”,内容包括运用立法会权力迫使政府落实五大诉求等,而民主党正是少数拒绝签署的政党之一。

因此,在各区论坛中,不少民主党候选人均被质疑是否愿意透过否决财政预算案等手段争取落实五大诉求。民主党主席胡志伟在九龙东论坛中表示,当政府法案损害港人利益时,民主党一定会投下反对票,亦指民主党已签署民主派协调机制中要求的承诺,因此会否决财政预算案。

另在立场新闻的专访中,胡志伟曾就民主党遭大众批评作出回应。胡强调民主党在自己的领导下是“向前冲的”,与过去的民主党有很大的出入,他又指出民众对民主党的指责,主要在于对民主党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传统泛民主派相继反驳其被称为“妥协派”的有关说法,那么你如何看其成为“抗争派”的可能?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曾卓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