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中国提出“新基建”概念,望以科技建设带动经济走出疫后困局,你如何看?

有论者批评“新基建”是画饼充饥,指出计划短期内根本无法为中小企纾困,你如何看?

2018年5月8日中国湖北,工人在武汉市建造穿越长江的悬索桥。

2018年5月8日中国湖北,工人在武汉市建造穿越长江的悬索桥。图: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5-10 发起

“新基建”强调高端科技发展,与以铁路、公路等为主体的传统基建区别开来,但“ 新基建”是否新瓶旧酒?对提振中国经济的作用又有多大?

有学者强调新基建要让市场分配资源,“政府绝不能去妨碍”;那么在“新基建”下,市场是否会重新成为主导者,一改过往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有论者批评“新基建”是画饼充饥,指出计划短期内根本无法为中小企纾困,你如何看?

2019冠状病毒重挫中国经济,为重振经济和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中国在各级会议上多次提出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概念;据投资研究员估计,新基建的投资或在1兆元人民币左右。一时间,“新基建”成为公众和投资者关注的热门话题。

202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主要划分为三方面: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新’在哪里?

中国政府此次提出的“新基建”,是为了与之前俗称“铁公基”、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体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区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目前传统基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有限,而新基建可能通过数字经济和高端科技的发展,为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提供重要基础;其更形容新基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网的报导,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比,除了广泛应用新技术,满足新需求之外,在分布上,亦不会像传统基建一样由各级政府主导,于全国铺开,而是会在国内部分地区聚集,“因地制宜”。 发展基建以重振经济,对于中国来讲并非新鲜事。2008年,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四万亿”虽有成效,但也遗留下巨大的隐患,如计划诱发的地方债务危机、产能过剩等问题影响深远,至今无法完全消化。

为避免重蹈覆辙,此次中国政府在“新基建”中,更强调市场投入,给民间资本更大空间,规范和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但由于计划前期的技术研发支出大,实施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收益,市场投资主体是否会陷入热情高、落地难的困境,还待观察。

有专家学者认为,新基建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长期来看,亦可以通过新科技带动经济发展。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指出,“新基建”能有效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认为在外需增长面临压力之时,需要内需发力。他同时提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没有适度超前的基建,便不可能有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没有超前的网络宽带建设,也不可能有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强调“新基建”在中国经济发展建设中有“新特征”及“新使命”。

“新基建”引地方政府、市场热捧,惟业界仍有争议

“新基建”概念一出,旋即受到地方政府热捧。根据《财经》的梳理,在中国31省区市最新公开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表中,有25个省区市提及“新基建”,将高科技产业列入政府投资清单。例如,在广东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5G/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投资171亿元。可见在地方政府层面对“新基建”反应积极。

市场方面,5G、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也迅速成为风口。阿里巴巴旗下的云运算服务平台“阿里云”未来3年将投资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建设数据中心等。5月8日,百度CEO李彦宏也在人民日报发文,表示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更形容新基建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

虽然风口已至,但对于通过新基建提振经济,不少经济学家持保守态度。当中投资资金从哪来、政府投资要多大规模、短期、长期内的成效如何,都是众学者讨论的重点。

关于投资从哪里来的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在新基建投资中,最主要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绝不能去妨碍;若政府背离这一基本原则,进行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则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发的风险隐患。

他又提到近年来很多因素导致市场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指出政府更应该做的,是下更大功夫解决市场投资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而非大型的经济刺激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提醒,在加强新基建的同时,应防范某些地方政府围绕新基建产生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他认为“不顾基础,不顾条件,盲目上新项目、大项目,是一些地方政府容易犯的老毛病,必须加以防范,避免再次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等不良现象,避免为地方政府埋下隐性债务等风险隐患,制约今后的发展。”

经济学家许小年则直言“新基建”是画饼充饥。他表示中小企业财政已经很紧张,指出新基建无法短期内纾困,反问“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企业和老百姓,而去搞短期不见效益的专案”。他又举例指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投资无法拉动就业,而发展5G“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为政府目前最重要还是“救企业”,重点是“保护私有产权,国退民进,放松管制,全面减税”。

在新基建下,市场是否会重新成为主导者,一改过往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吴迪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