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高管性侵养女”一案媒体报导手法惹争议,你如何看?

面对有关议题时,我们又能如何跳脱出对弱势一方“赋权”的角度思考事件本身?

2018年5月2日,中兴通讯商标于北京的一幢建筑物上。

2018年5月2日,中兴通讯商标于北京的一幢建筑物上。摄:Wang Zhao/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4-13 发起

在新闻专业主义基础上,你如何评价《南风窗》和《财新》针对性侵案的报导角度?

在报导性侵类案件时,你认为媒体应如何在以力求真实的同时,减少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面对有关议题时,我们又能如何跳脱出对弱势一方“赋权”的角度思考事件本身?

4月9日,中国大陆杂志《南风窗》发布了一篇题为《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的文章。报导指,中美两国执业律师、曾任山东烟台一家跨国石油服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兼法务官的鲍某明,从2015年11月带着刚满14岁的“女儿”(文中指两人并非亲生关系)李星星(化名)到北京上学;并在该年底首次性侵李星星。及后,鲍某明对其“女儿”持续长达3年多的性侵和控制,导致李星星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几度自杀未遂。

2016年,李星星因下体持续疼痛,遂于百度搜寻原因后,向一名网络医生描述自己的情况,并表示“被强奸”,医生建议李星星报案追究;但警方后于鲍某明家中搜索证据无果,案件不了了之。

2019年4月,李星星在遭受鲍某明另一次性侵及殴打后再次报警求助,惟当时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经侦查后认为鲍某明不构成犯罪,遂撤案;后至同年10月,受害人李星星母女在律师的帮助下,再次向检察院等部门提交部份证据,终获公安局二次立案。4月11日,烟台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已就事件成立工作专班,目前案件仍在调查当中。

媒体报导方式掀争议

在《南风窗》首先发布有关报导后,舆论哗然。两天内,鲍某明先后被其任职副总裁的杰瑞集团、任研究员的西南政法大学解除劳务合同,鲍某明也向中兴通讯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并获得通过。

4月11日中午,鲍某明通过中间人回应《南风窗》问询,文章部分描述失实,比如他并未监禁李星星,也拒绝承认二人是“养父女”关系,但他并未否认跟李星星有“亲密关系”。同日,澎湃新闻致电鲍某明姐姐,对方也表示鲍某明和女孩并非养父女关系。

另依据鲍某明向媒体自辩,他指出自己从2014年萌生想要收养孩子的念头。2015年9月,李星星母亲主动于社交媒体QQ与鲍某明获得联系,并指自己“孩子特可怜”,问鲍某明“愿不愿意收养”。10月,鲍某明前往南京与李星星母女见面,并曾与李星星外出数次;鲍某明称自觉“应该帮帮她”;但因自己单身无法办理收养手续,李星星母亲当时就主动提出说“等她(李星星)到了年龄办结婚手续,反正都是一起生活”。

此外,鲍某明虽不否认与李星星之间曾发生性行为,但对李星星指控自己曾“虐待、监禁”的说法不满,称自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人的生活是美好的。

4月12日下午,《财新》发布题为《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的特稿。报导中采用了大量鲍某明通过中间人的书面回应,以及微信、朋友圈截图等等证据,对先前《南风窗》报导的争议点进行了补充。记者也与先前接触过兰儿(李星星在《财新》一文中的化名)的社工、律师做了采访,提出兰儿和鲍某明之间存在的深刻羁绊。不过,此篇特稿的导语部分写道:“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成为报导发出后的争议点之一,《财新》当日晚上将此稿件从微博、财新App中删除。

截至4月13号下午4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已派出联合督导赴及山东, 对该案办理工作进行督导。鲍某明和通过中间人发送给各大媒体的书面回应,与李星星本人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然而许多事实细节还有待确认,更多信息还需等案件进展得以披露。

反思新闻专业主义

在事件本身以外,不同媒体的立场与报导着力点的不一,进一步引起大众对媒体专业性的反思。

评论对于《南风窗》文章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其行文风格和报导手法。有论者认为,在行文上,该文因强调故事性而模糊了事件发展的时间线,为读者理解发生的事情添加难度。另有读者指出,笔者的用语不够客观中立,有许多内容均站在李星星的视角出发。

同时,许多网友认为有关报导对于案件中性侵细节的描述是不必须的,为当事人或者有过类似经验的人带来二次伤害。

至于财新的文章,则引发大众更加激烈的讨论。有网友认为财新的文章给《南风窗》的报导补充了另一方的发言,增加了新的角度;例如前调查记者王志安在推特中对财新特稿表示支持,称“这篇报导的信息源比南风窗丰富多了,也更可信。”他又将网民对于财新此篇文章的愤怒,归因于读过《南风窗》的文章的人已经先入为主、对事件“形成了定见”,当财新的报导不符合自己期待,情绪就会随即爆发;但“在专业主义面前,那些情绪不值一提。”

同时也有人指出财新文章避重就轻,将文章的着力点放在了探讨女孩与其“养父”之间的复杂关系、女孩对于“养父”认知的反复无常,而非聚焦于案件中的权力不对等,性侵犯事实等等。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常江同样指出文章“严重违背新闻伦理,也违背人性的基本的善。”他认为,新闻的专业程序应该符合“善”的标准,而这种“善”必须是服务于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标准;如果抛开对的“善”的追求,“一切专业主义都只能是为更有政治权力和话语权的人所轻易使用的工具”。就财新的文章而言,常江直言“哪怕以最大的宽容去接受,也还是会明显感受到一种难以掩饰的恶意”。

最后其指出,如果媒体实在无法做到平衡、客观,也不知如何把握敏感选题,“这个选题也可以不做”;但既然做了,“媒体不仅就要接受专业的要求,也要接受文明的审视。”

13日晚上,《财新网》就报导引起舆论争议一事刊登声明,表示经认真核查,承认相关报导有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在偏颇的地方,故已撤回报导。其强调为满足公众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呈现复杂事实的真相,而“这些事实既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包括财新自己)的期望”,但表示对所有报导均将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立场,以严谨的态度深入调查。最后,《财新网》对未经慎查明辨的仓促报导向公众致歉,承诺将做出修正和追踪报导。

你如何看此次媒体在报导中展现的角色?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乐佳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