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中国教授称每年给非洲留学生10万“不多”惹争议,你如何看“奖学金外交”?

给外籍学生的高额奖学金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吗?

在肯亚内罗毕大学,一群肯亚学生正在参与一个中国教育展览。

在肯亚内罗毕大学,一群肯亚学生正在参与一个中国教育展览。摄:Evelyn Hockstein/MCT/Tribune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3-11 发起

你认为中国给非洲留学金每年10万奖学金是少抑或多?中国政府是出于什么考虑?

给外籍学生的高额奖学金对中国来说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吗?

微博网友又为何不乐见对外国人特别优待?他们大力反对其他种族到中国定居,你怎么看?

中国司法部2月27日发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及外国人在华的居留管理作出修订,唯条例内容一出,即引发社会热议。在事件逐渐冷却之际,3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接受采访时,一则关于“一年给非洲留学生10万奖金不多”的发言,再次把外国人在华话题带上热搜。

胡必亮长期研究和跟踪新兴市场。3月9日,胡必亮在谈及中国对非洲经济支援和提供留学机会时称:“我们现在国家和非洲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十万块钱左右。”他又认为留学就像旅游和文化交流,非常有利于人心凝聚:当非洲人才在中国读书后,回去在自己国家担当要职,从长远来看,便能促进中非合作。

言论一出,网络上再次出现两极意见。支持胡必亮的一方认为,若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能促成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大力合作,其实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有网友以2013年当选埃塞北亚总统的穆拉图·特肖梅为例:他曾是北大留学生,1977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埃塞俄比亚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相信穆拉图的当选将会推动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国目前是埃塞北亚的最大贸易国。

但另一边,却有不少网友对胡必亮的言论表示不满。有人直言“给中国自己优秀的学生十万奖学金,人才才不会流失”;有网友则认为有些中国家庭一年也很难挣得到十万,胡必亮却能张口就说出“十万也不多”。另有网友批评胡必亮“说这话对不起我们国家基层的扶贫干部,你欠他们一个道歉!”

在中国网络社区豆瓣上,网友也几乎一致跟帖反对甚至谩骂胡必亮:“平常我们抱怨留学生宿舍条件比我们普通学生好太多,还有人出来洗地,他们住宿费比我们交的多,废话,每年给我们10万,我也愿意比普通学生多交钱住得好一些呀”、“为什么这么多所谓教授专家热衷引进非洲人,喜欢带回家不行吗?”

在华留学生享优待惹争议

外国人在华受到优待遭中国网友批评的例子并非罕见。2018年,山东大学一名非洲留学生因车祸住院,校方为其招募25名志愿者陪护一事也引起热议。

2019年7月初,新浪微博上爆出山东大学“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学伴以女生为主”的消息,引起各方对大学的“学伴”制度质疑。后山东大学官方微博发表道歉声明,就学校在学伴制度实施过程中审核把关不严,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外国异性友人”不当选项,向公众道歉。山东大学强调,学伴制度旨在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不存在一个男留学生对应三个女中国学生的情况。

对此事件,新京报发表评论认为:社会应对“学伴”制度理性对待,不应该过度解读,但从事件引起的激烈反应,折射出民众对一些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的不满情绪;认为应正视并从根源上消除“特殊对待留学生”的现象。

另据澎湃新闻,有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问道,如何看待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后,网上出现的歧视非洲留学生的言论。耿爽回应强调,“外国留学生也是外国公民,他们在中国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他们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也会依法得到保障。”

在这篇新闻下,有网友留言称对外国友人需要的是一视同仁,而不是高人一等。

然而,“一视同仁”并不代表著接受外国人来华定居。此次《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就引起网络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在中国司法部就草案征求意见的微博下,有超过7万条评论,但因目前已经遭到审查,无法再发表新的评论。

备受争议的外国人永居权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中指出,外国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申请永久居民资格。同时,外国人也可以通过投资或家庭团聚需要申请永久居留。

有关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国务院《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而有关制度的细则条款则于2004年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开始确立。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日前撰文指出,2020年《条例》与2004年的《办法》相比,明显降低了中国绿卡门槛。

任泽平称,新条例主要有四大变化:一是新增了杰出成就申请永居;二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大幅放宽任职单位和申请人条件限制;三在投资申请方面,一般门槛从2004年的200万美元,降至2020年的1000万人民币,且不再有三年限制;最后条款新增了普通工作申请,普通外国人如符合学历、居留年限和收入要求,即可申请永居。

但在《BBC中文》报导中,全球化智库(CCG)人才研究总监李庆认为,“门槛降低”的说法并不准确。他认为只是选才的范围扩充,至于申请者是否能通过获批,条例里面并未有明确说明。

文中还提到,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认为,条例引发巨大的反对声浪凸显了中国人口、户籍和民族三大政策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成为民众不满的宣泄口。

黄文政指出,中国确实需要一部条例规范外国人居留,适当引入一些高技术移民对国家也有好处,不过这次新条例将中国各种各样权利不平等现象凸显了出来,引起民意反弹。

上海法律学者张雪忠则认为,自己并不是从种族主义或者是民族主义的立场来反对永居条例,但如果很多人都持有这种想法, 就不能强行去推进,否则未来会引发更加激烈的民族、文化和种族冲突。

网友透图哥则在内容创作平台Matters上发表评论,表示自己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等极端声音,又言自己反感的不是“外国人”,而是外国人的“特权”和“超国民待遇”。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徐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