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林郑月娥要建构对话平台化解分歧,香港能因此走出困局吗?

有人质疑对话平台成员的组成以及其动机,你如何看?

2019年8月20日,林郑月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

2019年8月20日,林郑月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小二2019-08-22 发起

反逃犯条例修订运动爆发两月以来,抗争面貌一直被形容为“去中心化”、“无大台”、“无领袖”,对话平台“有心人”的代表性在哪里?他们是否能代表到示威者的真正想法?

“有心人”名单陆续揭晓,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背景”的与会者彷似未有参与过任何一场抗争运动,这场对话平台是否只是“围炉取暖”?

你怎么看对话平台的角色?平台能解决现时社会上的分歧与撕裂吗?

8月20日,特首林郑月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表示政府会马上展开建构对话平台的工作,望藉平台、互相谅解、尊重的态度为香港寻找出路。她强调沟通平台直接、开放,并与不同阶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背景的人士进行。而在筹备沟通对话平台前,会先接触在民间曾提出构建对话平台的“有心人”,聆听他们的意见,希望共同努力化解分歧,互相谅解,走出今日的困局。

据了解,首次会面将会于本周六(24日)举行,但会议将不会公开。据商台明报报导,林郑月娥已邀请曾提出对话平台的各界人士与会,获邀的人数约20至30人,分别来自政界、宗教界及教育界等,包括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天主教香港教区宗座署理汤汉、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浸会大学校长钱大康,以及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等。

自“暂缓”修例以来,多名“有心人”倡议构建平台

林郑月娥在7月9日出席行会前,首次提到希望集合民间力量,建立开放平等、由民间主导的沟通平台,让不同意见人士放下纷争理性协商,逐步解决深层次矛盾,修补社会撕裂。她指称平台不会有政府委任成员加入平台,但有需要时她本人和政府乐意参与。

自7月1日示威者冲击并占领立法会后,三间大学校长先后提出成立平台,希望连结政府及不同年龄、阶层的社会人士。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发公开信,建议从速成立“具建设性及认受性的对话平台”,以集思广益,踏出和解的一步;及后于8月1日与中大学生公开会面时,段崇智亦多次提到希望成立多方对话平台。

7月8日,浸大校长钱大康建议成立与青年对话的大平台,深入了解他们为何失望和愤怒,明白香港困局的根本,寻找纾解方案。另外于31日,教大校长张仁良亦表示已去信林郑月娥,并建议各界建立公开对话平台,希望“大家坐著理性沟通和讨论”。

另于7月12日,民建联主席李慧琼亦建议政府应带头与各界建立沟通平台,让局长、副局长及政治助理等落区接触市民,收集意见。

而8月9日,建制团体“守护香港大联盟”联同人大常委谭耀忠、政协常委唐英年等几十人召开记者会。唐英年于会上表示提到愿意“献身”,筹组平台让特首和示威者作公开对话。唐英年昨日(21日)透过发言人表示,得知林郑月娥提出构建平台的建议,称“如果特首需要我给予意见,我非常乐意提供协助”。

浸大校长钱大康接受商台访问时亦称,欢迎成立对话平台的建议,形容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让社会各界有机会展开持续对话,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促成社会和解。

建立对话平台的动机和成效被质疑

林郑月娥提出构建平台之际,曾发起多次百万大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则质疑,所谓的沟通平台只是“陷阱”、“公关骚”,敷衍市民及浪费时间。他又批评林郑月娥过去从未兑现许下的承诺,称民阵不会加入有关对话平台。

8月21日,由反修例市民自组的“民间记者会”举行第六次记者会,发言人于会上强调绝对不会参与对话平台,又指反修例运动一直强调“无大台、去中心化”,认为平台无法回应五大诉求,与会人士亦不能代表示威者。

同日,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全球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课程主任沈旭晖亦于社交媒体透露,自己已婉拒政府朋友的有关邀请。沈旭晖认为,假如政府能即时答应(五大诉求),根本无需沟通平台。又指若平台的结论只是政府在关键议题外作出象征性的回应,只会对民间带来更大失望,效果适得其反。沈旭晖最后更提到,纵然政府和其他发起人都是“有心人”,平台成立后,除了被看作拖散民气的“散水平台”,只会成为政府推动上述方向的白手套,引来民间对政府的更多不信任,对解决目前困局于事无补。

而2014年雨伞运动时曾与时任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公开对话、“学联五子”之一的岑敖晖昨日于社交媒体发文,批评政府提出“对话”,“其实只是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他在贴文中指出,政府的目的是透过对话以拉拢中间投降派,利用其在社会上的权力或舆论影响力消解运动,对付运动的参与者。“全世界都知道政府的套路是如何操作的了。真的不会再中计第二次了”。岑敖晖认为若政府想对话,应着手回应五大诉求,交出落实及执行的具体方案。

对于林郑月娥建立对话平台,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批评平台“完完全全是本末倒置”。其认为民间要求的是五大诉求,但林郑月娥却拒绝回应,平台只是“整色整水”;又提到林郑月娥早前拒绝会见民主派议员,看不出其真心对话的诚意。而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范国威则认为,对话平台早应于6月9日百万人民阵游行后提出,而现时五大诉求是社会的共识,认为林郑月娥应先回应民间五大诉求,才能有效创造对话条件。

此外,多次就反修例运动进行研究及分析的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亦同样认为,对话的首要条件是政府先对民间诉求作出回应,否则示威者会觉得政府只谈对话不谈回应。另外,李立峰认为示威者应懂得判断诉求的次序,先落实如撤回修例及警方执法等政府较易回应的诉求。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余美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