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整天刷微博却不知道湖南水灾?你怎样看中国灾害新闻的传播?

中国新闻舆论场是否存在“对内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这种情况为何出现?

2019年7月10日,湖南衡东县洣水一处堤坝决堤造成4村受灾。

2019年7月10日,湖南衡东县洣水一处堤坝决堤造成4村受灾。图:IC photo

端小二2019-07-19 发起

中国新闻舆论场是否存在“对内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这种情况为何出现?

电视与网络新闻发布的机制和效果有何不同?社交平台应否担起社会责任?

对于“微博正成为娱乐新闻集散地”的说法,你同意吗?

7月16日,一篇署名为“大厨爹”、题为《如此严重的水灾官媒为何不报导》的文章在网络疯传,文章对媒体报导近日湖南水灾的方式提出质疑,表示:“如果不是自媒体的各种报导,不是有那么多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我们根本不知道江西、湖南发生了大水。而那些所谓的主流媒体,面对国内滚滚洪水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真相被垄断以后的无奈。”

作者将矛头指向灾害发生后的“特权垄断真相”与“自我强化效应”,批判中国新闻发布体制。

17日,财新发表名为《也看“如此严重的水灾官媒为何不报导”》的编辑手记,指出完整、准确的新闻报导需时把关流程,读者亦需要用独立的判断来鉴别消息真伪。但有批评指,财新此篇回应只表达新闻应完整准确,而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报导的时效性避而不谈。

自7月7日起,中国南方多省区出现持续性豪雨,并在湖南、江西、广西和福建北部等地引发气象灾害。据央视网7月10日报导,受7月7日的豪雨影响,湖南衡东县湘江衡山站、洣水衡东站点超过安全水位;9日上午,洣水吴集镇杨梓坪村段决堤。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截至7月11日17时,湖南共有11个市州81个县市区302万余人受灾,因灾失踪17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7.6万人。

微博用户@柴知道 17日发起了投票:“这些年媒体生态变了,想做一个关于媒介拟态环境的小调查。截至7月11日,湖南省因强降雨已造成11人死亡,6人失踪,湘江干堤一度决堤,湖南省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防汛IV级应急响应。那么在刷到这条微博之前,你知道这件事儿吗? ”

截至19日,已有4.7万网民参与投票。有78%的网友表示“完全不知道”,有12%表示“可能在哪里刷到过,没注意”,仅有10%的网友“完全知道”,更有湖南长沙网友表示“每天刷几个小时微博,但对水灾一无所知”。对此事十分了解的网民一般借由电视获得消息,表示中央与地方电视台都对湖南受灾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报导。

发起投票的博主表示,“不同的媒介接触习惯,不同媒介的内容差异,外加一些其他因素,确实让大家生活在了不同的世界中”。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共发布关于“湖南洪灾”的微博两条,其中包括一条“实时水情”微博以及一条“救灾暖心事迹”微博,两条均为并未提及灾难详情及后果。

有网民表示,即使媒体第一时间拿到的资料不够,但现场事故画面直播、经过核实受灾情况等信息,是可以即时提供的。资深媒体人石扉客更是表示,发表于“中国经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湘江支流50米决堤:多艘采砂船堵塞下游坝桥 以往维修被指挖树铺泥》是目前其看到的唯一一篇关于灾情的详实报导。

早在2018年中国山东省发生洪灾期间,公众对官方公开信息的一次次质疑就已体现出民意的不满。据官方统计,这次因暴雨和弥河上游水库集中泄洪而造成的水灾,造成了13人死亡、3人失踪、9999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约92亿人民币(约104亿港币)。

BBC报导,寿光洪水过后,讲述寿光村民洪水后自杀事件的文章《寿光雨夜他死去,无人知晓》发布后,因“违反规定”遭多个平台删除。与此同时,内地媒体上一些标题中含有“寿光”、“人为”、“过错”的报导虽然可以被搜索到,但点开链接后均显示已被删除。《新京报》评论则指,寿光事件中“舆论的质疑”根源在于“事实的不足”。

有网民认为,越来越狭窄的网络是信息无法自由流通的帮凶,个人的所有兴趣和观点被大数据一览无遗,各大平台根据兴趣精准推送,不知不觉就会被困于自设的“信息茧房”中。

但亦有不同观点指出,在重大民生民情事件上,各类新闻平台对各类负面新闻降权,所有信息都由官方统一释放,不允许讨论、不允许发散。央视新闻电视端播报时间长、信息量大,但电视端无法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

电视与网络新闻发布的机制和效果有何不同?对于“微博正成为娱乐新闻集散地”的说法,你同意吗?网络平台又应否担起社会责任?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徐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