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中国新教育改革意提及禁止引进境外课程及教材,并惩治“校闹”,你怎么看?

义务教育国字头文件中首提“政治启蒙”,你怎么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其中在教材使用方面明确了范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其中在教材使用方面明确了范畴,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摄: STR/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7-10 发起

中小学境外课程、境外教材被全面封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国际化教育还有继续生长的空间吗?

义务教育国字头文件中首提“政治启蒙”,你怎么看?

“校闹”行为将被严肃治理,是为堵塞家长维权发声的渠道还是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7月8日,中国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要求校方不可超标教学、考试成绩实行登记评价,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此外,其中对于引进境外课程和教材、治理校闹、提及“政治启蒙”等问题更引发各界关注和讨论。

境外教材与“政治启蒙”

《意见》的第3条在义务教育国字头文件中首次提到“政治启蒙”概念,其中要求在德育体系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强调“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而第十六条“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的意见中则指出,“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在中国大陆,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的公立学校通常都使用由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国家课程教材。因此,该政策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在课程设计上有较大自由度、主打双语国际教育的私立学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导,教材审查也包括中国内地只招收持有外国护照的学生的国际学校。

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2017年中国共有734所“国际学校”。这些国际学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外办国际学校”;一类是“民办国际学校”,由中国民间资本开办;还有一类是由中国公立学校开办的“国际部”、“国际班”。其中,民办国际学校的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吸引的家长群体是中国城市里的中产阶级,他们希望能尽早为子女出国留学做准备。而面对国家对教材政策的收紧,有国际教育从业人士表示,这将会给这些国际学校带来国际课程本土化的挑战。在无法引入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的前提下,如何还能继续将“国际”作为自身的办学特色将会是这些学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教材审查也引发了外界对这一举措是否与中共要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的控制有关的猜测。2019年1月,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筑牢根基、打好底色,要严把大中小学教材政治关、质量关。”

微博上有网友质疑这一举措将会影响中国教育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是“闭关主义”,而不是“拿来主义”。还有人引用邓小平在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写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早在2018年9月,中国教育部教材局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处理“以校本课程教材、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及“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等“违法违规行为”,目的是为了“维护教材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知还要求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对自己出版的教材进行内部审查,向教育部教材局报告“是否有擅自修改情形”以及修改的内容。

“校闹”中教师与家长的权益

除了教材问题之外,中国国务院于两日前公布的《意见》还在第二十二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指出要“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018年,湖南省出台《湖南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家长可能采取的五种表达要求的方式定义为“违法校闹”: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教职工、学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在学校停放尸体;围堵学校或者进入学校扰乱教育教学活动;侵占、毁损学校房屋、设施设备;蓄意进行不实报道或者制造、散布谣言。

而近年来,中国内地多所中小学校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家长在校园外维权抗议、在互联网上寻求关注(参见成都校园餐发霉风波、常州中学毒跑道事件)。家长的维权行动是否属于“校闹”行为?该条意见是否会堵塞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时家长的抗议渠道?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李瑞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