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Forever21、Zara等品牌销售进入寒冬,速食时装已经无法迎合市场需求?

不少速食时装品牌正尝试不同方法以打破目前的困境,你如何看?

2019年5月21日,上海南京东路 Forever 21。

2019年5月21日,上海南京东路 Forever 21。摄:Wang Gang/VCG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9-07-03 发起

速食时装的衰落,有人认为与网购潮流有关,你同意吗?

网购热潮有否改变你购买衣服的习惯和口味?

有人认为速食时装已经无法迎合市场需求,你如何看?

于1984年创立的连锁服装店Forever 21,曾在数十个国家经营700多家门店,主打廉价的少女路线服装。据《华尔街日报》报导,面对产品销量下滑及公司现金紧绌等问题,Forever 21的美籍韩裔创办人张东文已花光了摩通批出的一笔贷款,用以弥补亏损,聘用重组顾问协助其结束部分零售店、筹集新贷款,并寻求避免申请破产保护,以保住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消息指出,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Forever 21已经先后退出台湾和中国大陆市场。品牌于2015年6月进驻台湾,但稍早前已宣布Forever 21的结业消息,指品牌于 3 月底正式退出台湾市场。根据官方声明表示:“台湾店舖的营运状况,近年一直未达理想连年亏损,终究还是作出撤出台湾的沈痛决定。”

不止台湾业务触礁,在5月29日,Forever 21在中国的官网亦挂出公告,宣布即日起暂停运营在中国的线上业务,包括Forever 21中国官网、天猫及京东旗舰店,公告并表示线上业务仅处理商品退货。至于中国市场的线下业务方面,有大陆媒体指,Forever 21深圳店于5月30日关店,南京的两家店亦分别会在5月底和6月撤柜。

事实上,不仅是Forever 21,还有不少速食时装品牌在市场上折戟。去年12月,New Look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天猫旗舰店发布公告表示退出中国市场,而在其英国本土市场﹑其他海外市场如比利时等都呈现出衰退状态。西班牙品牌ZARA在近年来不断传出毛利率下滑的消息,并于2017年2月其在中国的最大旗舰店倒闭。

速食时装(快时尚,Fast Fashion)指的是某些制造和销售款式时髦但便宜的、一次性消费的服装产业;为了迎合市场上喜欢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便宜的价钱来追求潮流的消费者,这些产业经常会忽视服装的生产,并随意丢弃产品。环保团体长期批评,速食时装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比如水污染、水浪费、廉价劳工、性别不平等,以及废物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速食时装品牌闭店或退出市场已经是近年来的常态。有评论认为,属于速食时装品牌主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产业面临着变革的关头。以中国市场为例,十多年前是这些品牌的辉煌时刻。当时的国外的速食时装品牌面对着传统服装品牌,极为轻易地便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们契合了当时消费者追求便宜的消费心理。但随着网购的持续发展,加上本土速食时装品牌以及诸多潮流品牌的出现,无疑令这些国外速食时装品牌举步维艰。

新京报引述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评论,指随著国际国内一体化的发展,互联网消费时代成为常态,产品更轻易地销售至不同的国家,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找和购买不同的心头好,而不受限于已进入本土市场的速食时装品牌。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大量价格相宜但更加时尚的潮牌,迎合如今追求个性化、独特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加上奢侈品衍生副牌、轻奢品牌不断冒出,价格亦不断下降,亦开始抢占这个市场的占有率。赖阳表示,Forever 21等速食时装品牌一直保持低价、品质优良的形象不再具有绝对优势。

而他亦认为从定位上来说,阿玛尼(Armani)等顶级奢侈品牌向下衍生出现副品牌难度不大,同时亦能保持在消费者心中有品质﹑有格调的形象;但像Forever 21等速食时装品牌要从年轻消费者群中扩展其他的客户群,则较为困难,加上一般中产阶级或能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轻消费者往往对品牌有更多的认同感,导致速食时装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尴尬,亦难以发展。

面对这样的挑战,不少速食时装品牌尝试不同方法以打破目前的困境,希望可以转型并改变外界对其速食时装品牌的形象。如消费者购买H&M的衣服时,除了会看到“Made in China”等标签外,还会看到每个的物料供应产地,另外H&M集团亦推出了全新的小众品牌Arket。而另一品牌Zara则是持续地拍出高质感的形象广告片,并且将更多心力投放在电商规划上;同时Zara在最近发布的2019春夏系列中,也更换了全新Logo,这是该品牌创立以来第二次更换Logo。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 王璐璐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