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港大学生会选举政治立场争议:学生会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

“政治议题无力感”、“逃避争端”......近年大学生为何对学生会选举热情越来越低?

香港大学学生会本月28日至下月1日举行换届选举,于1月21起一连5日举行咨询大会。图为学生会候选3人内阁“苍傲”包括候选会长郑镇熙、候选内务副会长张信一,及就候选大学事务秘书李镕津接受学生提问。

香港大学学生会本月28日至下月1日举行换届选举,于1月21起一连5日举行咨询大会。图为学生会候选3人内阁“苍傲”包括候选会长郑镇熙、候选内务副会长张信一,及就候选大学事务秘书李镕津接受学生提问。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小二2019-01-24 发起

港大学生会候选内阁引发“染红”及其社会责任争议,学生会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又是否该有政治立场?

“政治议题无力感”、“逃避争端”......近年大学生为何对学生会选举热情越来越低?

在近年港校学生会选举热情趋低的情况下,“苍傲”提出的专注内政路线会否成为未来其他大专院校学生会的主流取态?

2019年香港大学学生会周年大选将于1月28日至2月1日举行,中央干事会候选内阁“苍傲”(Prism)日前接受校园电视访问并于1月20日上载相关视频,阐述其外务立场以及对多项时事的看法,被指政治立场过份保守,内阁成员更被质疑与政治力量有联系。

香港大学学生会由全民大会、全民投票、香港大学学生会评议会组成,现时有约130个属会。学生会每学年均会举行周年大选,就学生会中央干事会、学苑(编辑委员会)、校园电视、普选评议员等多个议席进行投票。另外周年大选也会就公投议案进行投票。

“苍傲”在访问中就其政治立场、关于香港前途问题、政府取缔民族党、2016年农历新年旺角骚乱等时事议题做出回应,认为政府过去取消议员资格的判决公平,而人大释法则为“成功的新诠释”。候选会长郑镇熙在访问中多次强调对香港法律制度有信心,同意一国两制,认为“作为香港人”,政治取态应以大局为重。访问视频被点击逾一千个“嬲嬲”,相关回应也引起学生会社会角色、“苍傲”涉“染红”等争议。

候选内务副会长张信一指内阁会持“乐观正面”的态度,选择侧重于处理校内事务,避免学生会过度政治化。候选会长亦补充,相对前几届学生会激进的态度,他相对而言较温和,不同意冲动行事。

1月21日,“苍傲”再次召开咨询会,称民主党代表其政治光谱且无政治联系,而对人大释法则指尊重过去释法,但香港拥有独立司法系统,因而表示人大现无需再为港释法。会中因其无实体宣传单张且不熟悉香港政治事件,而被台下学生质疑立场模糊和不熟学生会事务。

学生会中央干事需要处理会务如福利、康乐,也需要处理膳食、社堂等校内事务和外务。“苍傲”的主要政纲侧重于校务,希望提高国际学生在校内事务的参与度。候选内阁认为大学决策不应涉及政治,学生会应该绝大部分时候保持中立。他们持政治中立、专注内政的态度明显与前几届中央干事会风格大相迳庭。

雨伞运动后的港大学生会变迁

2014年学生会连同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参与雨伞运动,出版《香港民族论》。学生会支持商讨式民主,以占领中环作最后手段。

2015年发生围堵港大校委会事件,当时学生会不满港大校委会多次拖延委任陈文敏出任副校长一职。时任学生会会长冯敬恩尝试闯入校委会会议,引发肢体冲突,最终陈文敏不获委任。

2016年,学生会会长孙晓岚公开表示支持香港独立。发生旺角骚乱后,她在访问中表明不会带领学生会“以暴易暴”,其抗争底线是不会伤害他们身体。若学生会需带领参与社会运动,她有责任向同学解释承担法律责任等风险。

2017年当选的中央干事会内阁“睿鸣”在竞选期间被问到抗争底线时,当时的候选会长黄政锝指在前线应尽量不使用武力。此外干事也无权强迫同学立场,提醒同学要保护自己。

2018年中央干事会政治取态为捍卫香港核心价值以及本土利益优先。竞选期间被问到是否有被捕的心理准备,候选干事会表示他们均有被捕的心理准备,当时的候选会长黄程锋表示会与候选外务副会长共同承担职责。

2017年度与2018年度的学生会都鲜有激进行动,多以连署向校方表达诉求。

苍傲的候选内务副会长张信一认为学生会受政治气氛牵连,令学生对参选或投票意欲低迷。近三届中央干事会投票率节节下跌。2015年周年大选有接近四成,约6,200名学生参与投票,到2017年只有两成,约3,000名学生参与投票。2018年周年大选,中央干事会所有席位更无人竞逐,面临无人接棒的危机。最后内阁“星衍”参与补选,但只有2,700名学生参与投票。人数方面,从2015年的中央干事会由14人组成,跌至2018年只有7人的干事会,今年更只有4人竞逐。

“染红”危机

候选内阁苍傲除被指忽视外务立场外,同时也被质疑与政治团体有联系。内阁在访问中透露三人是在圣诞节时举办的朋友聚会中认识,但却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十年间,学生会多次传出被其他政治势力渗透的传言,出现不少风波。2018年周年大选,四名学生投诉选举委员会因其政治理由剥夺其参选资格。其后选委会澄清事前对四名投诉人的背景和政治立场毫不知情,取消资格时源于维护公平公正处理每份提名申请的原则。投诉人之一的华素琳被指与中联办有联系,华否认指控。

2015年,中央干事会候选内阁 Smarties 的候选康乐秘书叶璐珊被校园电视揭发曾为共青团成员。叶之后承认此身分,并指校内99%内地生皆属共青团成员,实属普遍。最终,Smarties 不敌另一个内阁明峰,在选举中落败。

2013年,时任学生会会长陈冠康及评议会主席谭振声操控新一届学生会选举选情,又涉嫌妨碍特首选举。最终引发过千名学生不满,提出公投罢免二人。

2009年,该届学生会会长陈一谔在六四论坛批评六四领袖之一柴玲惹起争议,最后被提出不信任动议,弹劾其学生会会长一职。

声音

有评论认为,港大学生会现况折射了学生对政治议题的无力感,于是转头大学事务寻求突破,然而,“苍傲”的保守政治立场却未必可以得到港大学生的肯定。

新建制媒体“港人港地”撰文反驳网民对“苍傲”的指责称,“只要有学生或者学生代表所发表的意见并非‘本土派’以至‘港独派’的意见,这些学生或学生代表就极可能被攻讦。”评论者认为,这是“学界所能容许的‘言论自由’”狭窄的体现。

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则以《为何我如此关注港大学生会选举》为题撰文,解释外间对学生会社会责任及社会角色的误解。他引述过去学运与港大学生会历史,认为票选的学生会代表学生的声音,校内学生亦会对他们的外务立场有所期望,并提及港大学生梁天琦和许嘉琪、港大旧生陈淑庄、旧生兼教授戴耀廷等,指学生会在香港政治上有重要的地位,若只聚焦于校内事务是值得质疑的,“正因为大多都噤若寒蝉,才令愿意发声的人显得如此触目碍眼;假如各位愿意以良心说话,社会将有诸多朋友分担压力”。

有就读政治学学士及法学士五年级的港大学生亦投稿,认为参选已是政治性行动,哪怕对时政避而不谈,没有政治取态也属于其中一种“政治取态”。而选民手握的选票有权选择代表他们的声音,“我们没有代表,但必须投票。”

港大学生会内阁选举纷争不断,学生会是否有社会责任?该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撰文:端传媒实习记者黄绮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