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中国学者提出生育基金掀非议,怎样的政策才能提升民众生育意愿?

若有更多有利的鼓励措施,减低养育孩子的成本,就能提升生育率吗?还会有其他顾虑吗?

中国生育率偏低,不少地方政府鼓励生育。

中国生育率偏低,不少地方政府鼓励生育。摄: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8-17 发起

南京大学学者提出民众缴纳生育基金,以提升生育率,你认同吗?

生育该是政府该操心的事吗?如果是,政府推出怎样的政策才能提升民众生育意愿?

中国面临人口结构失衡,提高生育率成为了各个省市关注的议题。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日前刊等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晔发表题为《提高生育率:新世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提出设立生育基金等建议。此文引起网络极大回响后,央视网刊文批评,称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

刘志彪、张晔的文章引述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指出2017年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较上一年减少了63万,反映全面二孩政策导致的出生人口高峰很可能已经过去。为了鼓励生育,二人就短、中、长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中期建议方面,作者建议“公民工资按比例缴纳生育基金”,补贴家庭因生育期间中断劳动造成的收入损失。这项规定40岁以下的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需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帐户。家庭需要生育二胎或以上才能够申请取出生育资金和领取生育补贴。一旦公民未有生育,这笔基金待退休后才能够取回。而公民缴纳但尚未取出的基金就会用于补贴其他家庭,不足的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文章也提出全面放开生育、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延长产假、对二孩减免个人所得税等建议。最后亦提醒国家生育政策需考虑地区的差异性,根据地区的生育率和老龄化程度制定地方性的人口政策。

除了中国,全球不少国家也推出不同政策解决出生率低落的问题。俄罗斯从2007年开始推行“母亲基金”项目,生育第二个或以上的家庭可以申请25万卢布(约3700美元)的补贴。德国设立了儿童金,每个孩子18周岁成年前,每个月可从国家领取补助。

就“生育基金”建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在访问中表示支持设立基金制度以鼓励生育,因为“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对于不生孩子的公民,更需要向他们征收“社会抚养税”,因为年老时需要其他人抚养,占用社会资源。

经济学者马光远在个人博客批评“生育基金”是本质上等同罚款。现阶段若缺乏更多有利的鼓励措施,减低养育孩子的成本,市民的生育意愿难以回升。他强调国家应该承担生孩子的成本,因“生孩子是人的意向基本权利,不是强制。”

财经专栏作者齐俊杰则撰文指市民生活负担太重,难以再养一个孩子。除此之外,大多数家庭也无法确保对两个孩子做到投放资源上的一视同仁,感到不公平一方有机会产生逆反心理。另有网民就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向纳税人收费才能够让国家投放资源鼓励生育。

刘志彪、张晔两位学者的文章引起回响后,央视网刊文批评,称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文章认为,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但不能以设立生育基金之名对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惩罚之实。

生育该是政府该操心的事吗?如果是,政府推出怎样的政策才能提升民众生育意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