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心跳文学部》疑导致少年自杀,游戏中的恐惧、自残等内容该纳入规范吗?

通过游戏与现实关联(如游戏忽然关闭)制造恐惧状况的心理恐惧游戏,应当如何被规管和评级?

《心跳文学部》由美国独立团队Team Salvato开发,是一款包装成文字冒险的心理互动恐惧游戏。故事描述男主角加入文学社后与4名女学生的互动,途中玩家需要创作诗推动情节发展,但游戏后半段游戏角色会出现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等内容。

《心跳文学部》由美国独立团队Team Salvato开发,是一款包装成文字冒险的心理互动恐惧游戏。故事描述男主角加入文学社后与4名女学生的互动,途中玩家需要创作诗推动情节发展,但游戏后半段游戏角色会出现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等内容。网上图片

端小二2018-07-03 发起

15岁少年自杀被疑与游戏有关,是游戏导致了使用者的恐惧和抑郁情绪,还是使用者本身的抑郁使其遭受影响?

通过游戏与现实关联(如游戏忽然关闭)制造恐惧状况的心理恐惧游戏,应当如何被规管和评级?

你是否有过心理恐惧游戏或恐惧游戏的体验,这种游戏类型带给你的快感或不悦是什么?

不久前,英国曼彻斯特一名15岁少年自杀,英国曼彻斯特警方及其父亲怀疑与游戏《心跳文学部》(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有关,并向公众警告留意该游戏。克罗地亚的一位12岁少年的自杀也被指可能与该游戏有关,引起游戏导向玩家自杀疑云。

今年2月,曼彻斯特一位名叫Ben的少年自杀身亡。其父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子生前被游戏中黑暗的内容“深深牵扯”,玩家与游戏角色的互动会令玩家投入,不能自拔。Ben的父亲表示,儿子经常半夜惊醒就为了回复游戏角色的信息。Ben所在的学校及当地警方随后发表警示,是否与游戏相关的调查原定于6月开展,目前推迟至11月。

《心跳文学部》由美国独立团队Team Salvato开发,是一款包装成文字冒险的心理互动恐惧游戏(Psychological horror game),画面及配乐甜美可爱似与普通恋爱游戏相差不远,但因角色自杀后软件出现故障表现等意外诡异的剧情走向,让不少玩家有打破虚拟和现实之间界限的评价。游戏上线于2017年9月,上线两个月便有高达二百万的下载量。

故事描述男主角加入文学社后与4名女学生的互动,途中玩家需要创作诗推动情节发展。但游戏后半段游戏角色会出现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等内容,最后玩家更要对抗其中一位自称现实存在且患抑郁症的角色的操纵,将虚拟融入现实。

团队创办人Dan Salvato曾在访问中解释游戏舍弃惊吓场面,以不安感取而代之制造恐惧。他认为当人思考一些他们所逃避的话题,心理会被扰乱,但从中也会得到启发,有所得著。更表示,设计这款游戏的初衷是希望能启发玩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为世界带来改变。

现时英国法律未有就网上发行的游戏进行年龄分级。每日镜报评论解释如果这款游戏在Xbox、PlayStation、任天堂或安卓网上商店上贩卖就必须遵守PEGI评级制度,评定玩家的最低年龄。例如《心跳文学部》游戏中曾出现“F*ck”这类字眼就会评为不雅用语,只适合年满16岁或以上的玩家。

但由于《心跳文学部》在网上供玩家免费下载,即使官网中写明游戏内容包括心理恐惧(Psychological Horror)、黑暗(Dark)、暴力与性主题(Violent and Sexual Content),甚至游戏片头也清楚列明警告句子,仍然无法有效协助家长评级。文章就建议网上游戏也应该纳入规管,使用类似PEGI评级制度。

游戏预告开头有警告句子:这款游戏不适合儿童和容易受影响的玩家。(This ga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or those who are easily disturbed)

香港保护儿童会高级教育心理学家林颖姿博士指,青少年长期接触暴力、色情、杀人等内容,会慢慢被同化,甚至合理化这些行为。有些青少年可能会错误认为自残能够宣泄情绪,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有玩家认为游戏本无分善恶,如何利用取决于玩家的选择。大众单纯将责任归咎游戏,反而忽略了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需要。就算禁止这类型的游戏,也会有其他取代品,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

通过游戏与现实关联(如游戏忽然关闭)制造恐惧状况的心理恐惧游戏,是否应纳入规管和评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