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人脸识别的应用,如何在不伤公民自由下带来公共安全?

亚马逊因向执法机构提供面部识别技术被人权团体发起联名指责,公民自由与公共安全似乎再因技术走向对立,这个矛盾是否有解决方式?

亚马逊(Amazon)的人面辨识技术Amazon Rekognition因向执法机构提供面部识别技术,而被人权团体发起联名指责。

亚马逊(Amazon)的人面辨识技术Amazon Rekognition因向执法机构提供面部识别技术,而被人权团体发起联名指责。图片来源:amazon.com

端小二2018-05-29 发起

亚马逊因向执法机构提供面部识别技术被人权团体发起联名指责,公民自由与公共安全似乎再因技术走向对立,这个矛盾是否有解决方式?

随著人脸识别和AI技术日臻成熟,该技术被应用至找寻被绑架者或走失儿童、宾客识别等多个领域,亚马逊认为不应因技术可能被滥用而限制新技术,你认同吗?

此前杭州有高中在校内使用人脸识别管理学生也引发不小争议,人脸识别是否可以用于管理或治理?人脸识别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应当有怎样的限制?

不久前,亚马逊因向执法机关提供面部识别技术以监控“可疑人士”,遭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及其他人权团体发起质疑联名信,认为这项技术会造成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和对异议人士的影响,并成为政府监控和侵犯的工具。亚马逊其后回应表示,不应因科技可能被滥用而禁止新科技。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5月22日的公开信指,目前美国俄勒冈州的华盛顿县警长办公室及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警察局均在采用亚马逊研发的脸部识别工具Rekognition,其可以让警方在短时间内对比各个监狱内存档的疑犯照片,协助警察调查疑犯身分。另据亚马逊营销文件中显示,这个系统能够快速扫描大量数据库,在公共场所例如机场甚至示威,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追踪和监察100个人。

据《华盛顿邮报》,华盛顿县警长办公室建立了一个3万名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库,警员可通过Rekognition对公共领域及在警方备案的私人摄像头中实时扫描潜在嫌疑人,该县会每月向亚马逊支付6至12美元的服务费。今年4月,华盛顿县 警长办公室进一步普及局内警员使用,即使疑犯拒绝透露姓名或者提供证件,警员执勤时也可以即时使用该系统。

对于公众普遍指出的公民隐私权问题,华盛顿县警长办公室发言人Jeff Talbot在受访时表示,该计划是在限定范围内进行的。他指出,Rekognition数据库中的嫌犯照片是早已公开的,软件仅是允许警员可即时扫描和搜寻,因而对公共安全是有价值的,但他并无法明确说出软件实际帮助的案件数量。

联名的人权组织团体认为,此前入狱者有被之后证明无辜的,执法人员仍将这些图像储存于数据库,即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另外这项技术极有可能被政府用于监控他们认为“可疑”或存在“威胁的人”——如无证移民或黑人维权人士、政治异议者等,“人们应当享有走在街头而不受政府监视的自由”。

亚马逊随后发表回应称,我们不能因有人滥用科技而禁止新技术的应用,那将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为糟糕。他们表示,Rekognition是一项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而进行视频或照片中人物、物件识别的技术,而目前,Rekognition也在很多场景中起到了帮助,它被一些机构用于寻找被绑架者,有游乐场用其找寻失踪的孩子,不久前的英国皇室婚礼亦用了Rekognition识别前来参加婚礼的嘉宾......亚马逊指,他们要求使用者遵循法律并为使用该技术负责。然而,亚马逊的回应复又被指模糊焦点。

无独有偶,此前中国杭州第十一中学在校园内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也引发了不小争议。 2017年10月,该中学推行“智慧食堂3.0版”,学生到食堂用餐时不需要饭卡,“刷脸”就可以吃饭。今年5月正式推出“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将人脸识别应用到课堂教学上。除了简化考勤制度,代替传统的口头点名和刷卡外;这个系统更可以利用摄像头实时检察学生的行为,分析他们是否专心上课。

该中学副校长张冠超称,系统采集的对象为代码而非学生的脸部影像,而且使用本地服务器,有信心能保证系统不会侵犯同学私隐以及资料外泄。

事实上,人脸识别技术的背后是庞大的数据库。例如在杭州第十一中学,将学生每天的膳食习惯、上课状态等个人资料汇集、整理后,学校和家长就能够得知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提出建议甚至规管他们。而警方利用此技术抓捕疑犯亦是一大例证。

这项技术的实用性是无庸置疑的,但数据获取到应用的过程却会产生不少隐患,其中,涉及公民隐私、公民自由等人权议题。目前,全球有近9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但并不包括中国。在国外从限制政府使用数据的同时,在中国遇到因涉及信息分散问题遇到阻碍,导致《个人信息保护法》争论多年仍未落实出台。

人脸识别是否可以帮助执法机关或公共机构更好的管理?人脸识别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应当有怎样的限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