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将来我们不是香港人,是大湾区人”,这是矮化香港,还是“融入大局”?

“大湾区人”是将香港和内地其他城市同化,成为一种身分认同;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自己的生活方式?

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日前接受报章专访时明言“将来我们不是香港人,是大湾区人,所以不要只想香港的利益,应循一体化的角度去想。”

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日前接受报章专访时明言“将来我们不是香港人,是大湾区人,所以不要只想香港的利益,应循一体化的角度去想。”摄:Lam Yik Fei/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5-18 发起

“大湾区人”是“矮化香港”,还是“融入大局”?

“大湾区人”、“香港人”,标签重要吗?标签意味著什么?

“大湾区人”是将香港和内地其他城市同化,成为一种身分认同;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自己的生活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详细内容将会在本月底公布,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表示计划的宣讲会暂定下月11日假政府总部举办。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由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组成,主要目标是推动粤港澳合作,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互补的区域经济体。

早在2015年,“大湾区”概念已经出现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目标是“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总理李克强也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及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以“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7年7月,港府正式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落实计划。政府密锣紧鼓地宣传计划,加深市民的认识。上月四位局长也到访大湾区五个城市,足见港府对计划的重视。

蔡冠深日前接受媒体访问就提出“将来我们不是香港人,是大湾区人”的说法。他强调香港人应该“融入国家大局”,担当联系人的角色,游走于各个地区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就撰文支持蔡冠深。他指“大湾区人”不应从行政分割角度解读,而是希望像港人能脱离城市本位的思考模式,根据不同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地区。他以“纽约客”作类比,解释“大湾区人”和“纽约客”都不是指在土生土长的人,批评香港人的排外心态。洪重申随著大湾区发展,周边地区会逐渐认同“大湾区人”的身分。

《苹果日报》评论撰笔人卢峰就认为“大湾区人”代表了身分割裂,反对蔡的说法。他以洪的“纽约客”作为例子,说明大湾区应该强调最知名的城市才能令人印象深刻。但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提并论,纳入“大湾区”的称呼是矮化了香港,削弱了国际性的特色,损害香港的长远利益。近年内地也有诸如环渤区、珠三角地区等规划,但当地却没有把规划名称取代其城市名称,认为此举只不过是蔡的“献媚之心”。

前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就在个人Facebook上回应卢的说法。他强调“大湾区人”是基于个人选择,香港人不需要二择其一,放弃香港身分。

有人说政治还政治,经济归经济,无论在何处工作都不会因而改变身分,所以拒绝接受“大湾区人”的称呼。

有人说“大湾区人”只不过应市场需要而生,纯粹是媒体的炒作。

也有人认为“大湾区人”终归只是一个名字,只要自己认清身分就足够,不需在意外交强加诸身上的标签。

“大湾区人”是将香港和内地其他城市同化,成为一种身分认同;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