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艰难前行的“限塑令”,环保成效到底有多大?还有其他办法吗?

塑胶限制为何这么难?你又有哪些相关的环保习惯?

台湾于2018年1月1日起,扩大限制塑料袋使用,新增七类商店不得免费提供购物塑料袋,包括书局文具店、手摇饮料店、面包店及药房等,预计有八万家店受到影响,每年可减少15亿个塑料袋。

台湾于2018年1月1日起,扩大限制塑料袋使用,新增七类商店不得免费提供购物塑料袋,包括书局文具店、手摇饮料店、面包店及药房等,预计有八万家店受到影响,每年可减少15亿个塑料袋。摄: Alberto Buzzola/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8-01-10 发起

台湾将“限塑”扩大至美妆、饮料、西点面包等14类行业,有人对饮料和糕点业不提供塑胶袋不满,认为此举是让店家变相获利,你认同吗?

中国大陆受快递、外卖等行业影响致“限塑令”十年效果不彰,塑胶制品应当在哪些行业予以限制?如何替代和规范?

BBC日前访问一些环保业界学者,表示纸袋、布质购物袋也未必环保效果极佳,你购物时会用什么材质的购物袋?

除塑胶袋外,有人指出吸管、一次性塑胶餐盒、一次性餐具等的污染亦不可忽视,并呼吁自备不锈钢吸管、自备餐具,你有哪些相关的环保习惯?

台湾自1月1日起扩大自2002年始的“限塑令”,新增美妆、饮料、西点面包等7大类禁止免费提供塑胶袋的行业,违规业者最高可被罚款6000元新台币(约1604港币)。无独有偶,中国大陆在“限塑令”执行十年之际,亦因快递、外卖等行业对“限塑”的弱化而拟对相关政策进行修改调整。

台湾行政院环保署今年元旦开始扩大“限塑令”政策,从2002年时针对公部门、私立学校、百货公司及购物中心、量贩店、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商店、连锁速食店等7大类业者的管制,扩大至共14行业禁止免费提供塑胶袋,新增的7类行业包括药妆美妆店及药局、医疗器材行、家电摄影信息及通讯设备零售业、书局及文具零售业、洗衣店、饮料店、西点面包店等。

扩大“限塑令”后,管制对象从7大类的2万家扩增至14大类的10万家,预计会在原先每年减少约20亿个塑胶袋的数额上,再减少15亿个塑胶袋。与此同时,直接盛装肉类鱼类、蔬果等生鲜商品或食品的塑胶袋以及洗衣店防尘袋不在限塑之列。

纵然台湾环保局称推动减塑是呼应联合国及国际对海洋塑胶污染的重视,希望可以借此帮助市民养成环保习惯,但“限塑令”的扩大却受到市民对生活不方便、有利店家的指摘,亦出现买咖啡和面包自备脸盆装的趣闻。

无独有偶,据澎湃新闻报导,中国大陆自2007年12月发布“限塑令”并于2008年元旦起执行至今已十年,但受快递、外卖等行业兴起的影响,加之超薄塑胶袋流通量大等旧问题,“限塑令”十年成效不彰,中国国家发改委官网日前开通建议专栏,公开征求管制和规范的意见。

据人民日报12月报导,2016年快递业塑胶袋使用量高达147亿个,而2017仅双十一的包裹量便预计达15亿。另据其推算,中国大陆每周有超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若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每周就产生了3亿个塑料袋。另据人民日报11月底的报导估算称,中国大陆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每日所用的塑料袋足以铺满168个足球场,而每天外卖消耗的餐盒/杯,叠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

香港“限塑令”则在2009年7月起实施,限制对象主要针对大型及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个人美容及健康产品零售店等零售商。

台湾扩大“限塑令”,大陆拟修改调整“限塑令”,然而却有人提出,减少塑胶袋未必可以为环保贡献多少。

BBC日前访问了一些环保业界的学者,其中提出,从弃置阶段看,纸袋的确比塑胶袋环保,但从“生命周期”和重复使用率看,这个答案则成了“不一定”;同时,生物可分解的塑胶袋则成本高推行不易,且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下并不利分解;而布质的购物袋亦需要多次重复使用才可以真正达到环保效果。

“限塑令”的扩大和修改引起议论的两极,一边积极推崇该规定的环保性,另一边则在不适应中认为“限塑令”是盲目跟风,塑胶回收方式和效率更应当重视。

你购物时会用什么材质的购物袋?塑胶限制为何这么难?“限塑”是“跟风”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