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你如何看余光中与《乡愁》?

《乡愁》在大陆的热读,是两岸对峙下一厢情愿的信息误解,还是教科书带来的集体愿景?

诗人余光中于12月14日病逝于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享寿89岁。图为  2015年11月24日,余光中出席讲座时情况。

诗人余光中于12月14日病逝于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享寿89岁。图为 2015年11月24日,余光中出席讲座时情况。摄: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7-12-15 发起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均有收录余光中的诗作或散文,你曾读过哪一篇?又偏爱哪一篇?

余光中是台湾文学史上的难题?有人认为作品与人物事迹应区分,有人则坚持过去不容忘记,你怎么看?

《乡愁》一文在大陆热读多年,是两岸对峙下一厢情愿的信息误解,还是教科书带来的集体愿景?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著名诗人余光中12月14日早在高雄医院因呼吸衰竭逝世,终年89岁。多篇诗文入选两岸三地教科书的余光中,留下大量新诗、散文、评论及翻译作品,同时也因曾参与台湾“现代诗”、“乡土文学”等多场著名文学论战而受到争议。

今年10月,中山大学曾为余光中庆祝虚岁90岁大寿,同时也是余光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据BBC中文网报导,余光中11月底因急性脑中风送医院抢救,因年龄与旧疾,加之陆续病发肺炎与心衰竭等其他症状,更一度被送往加护病房观察,14日因呼吸衰竭不幸离世。

祖籍福建的余光中,生于1928年的南京,少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战乱之下随父母四处迁徙颠簸,在先后历经金陵大学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后随父母迁居香港,又转至台湾,入读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毕业后曾任职编译官、编辑、讲师教授等,出版《左手的缪思》、《消遥游》、《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多部散文集、诗集。

余光中有多篇诗作、散文等入选两岸三地的教材及大学入学考试题目。台湾目前国、高中国文课本至少8个版本收录余光中的诗文,大学学测、指考国文科曾入题10次。而《乡愁》一诗更长期存于大陆语文教科书中,与《寻李白》等诗歌被不断热读。

台湾教科书中收录《翠玉白菜》、《雨声说些什么》等诗文,及《沙田山居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散文;香港教科书中收录有《等你,在雨中》等诗作;大陆教科书中存有《乡愁》等诗作。

然而与此同时,余光中因在70年代期间参与当时“现代诗”、“乡土文学”两场文学论战,尤其是在“乡土文学论战”中被指发表《狼来了》一文涉及政治指控且涉嫌政治告密,而受到争议。

因反对以陈映真、王拓、杨青矗等为代表的台湾乡土文学,余光中于1977年8月在《联合报》上发表《狼来了》一文,认为台湾乡土文学是中国大陆的“工农兵文学”,甚至指“某些‘文艺批评’”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竟似有暗合之处”。

余光中的《狼来了》引发一众文人的反击,徐复观在《评台北“乡土文学”之争》中表示,“这位给年轻人所戴的恐怕不是普通的帽子,而可能是武侠片中的血滴子。血滴子一抛到头上,便会人头落地。”亦有学者陈明成描述称“一时之间被喻为‘血滴子’的大帽子在文坛弄得风声鹤唳,弥漫著肃杀的血腥气息”。

此外,1989年,陈芳明曾发表文章指余光中曾寄长信与他,其中将乡土文学作家代表陈映真的文章段落摘取出,考证其为引述马列主义作品。陈映真两年后亦发文称,陈芳明的信是副本,原本寄与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王升,王收信后向著名学者郑学稼求证,郑后在私人场合中向陈映真透露。

2004年,余光中在《羊城晚报》发表《向历史自首?——溽暑答客四问》一文,辩解《狼来了》源于爱国心而非扣帽子,并否认告密及国民党指使。2013年,余光中在大陆的以此访问中亦被提及此事时表示,《狼来了》是一场误会,那篇短文“并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厘清”,同时表示自己并没有加入任何党派。

有人认为余光中当时所为在历史环境下有情可原,有人则对此充满质疑。有论者表示,“在余光中这类的案例里,盖棺论定并非易事,堪称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余光中难题’。”

同时,亦有人指出,“一首反共乡愁诗因而产生了对应的少年中国......而今少年中国转为少年台湾,反共的更早就成为它反的对方人人上口的诗了”。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首《乡愁》为何会成为大陆“人人上口的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