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格斗俱乐部收养孤儿,给他们衣食,送他们上擂台,有错吗?

凉山的“格斗孤儿”面前只有“格斗”或“回家吃洋芋”两条路吗?

“格斗孤儿”的短视频展现了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四川凉山的一些孤儿,并将之训练成为少年拳击手,每日需练习综合格斗术,偶尔参加商业演出。

“格斗孤儿”的短视频展现了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四川凉山的一些孤儿,并将之训练成为少年拳击手,每日需练习综合格斗术,偶尔参加商业演出。摄:林振东/端传媒Fred Dufour /AFP/Getty Images

端小二2017-08-18 发起

格斗俱乐部是一条可考虑的孤儿收养路径吗?如何填补它在文化教育的缺失,如何确保它训练中对孩子们的安全保障?

12名“格斗孤儿”在媒体披露和舆论热议中被送走,这对于他们而言,是可能的悲剧重复还是另一种希望的开端?

“格斗”或“回家吃洋芋”,凉山的“格斗孤儿”面前只有这两条路吗?孤儿收养的困局该如何解决?

不久前,一段名为“格斗孤儿”的短视频引起大陆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视频围绕两位14岁均来自四川凉山、失去双亲的男孩展开,他们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并训练成为少年拳击手,每日需练习综合格斗术,偶尔参加商业演出。8月16日清晨,在其他媒体继续报导和舆论热议发酵数日后,12名凉山越西县的“格斗孤儿”被送走,曾表示“坚决不走”的一位孤儿,也被强行按了手印。

最初引起讨论的视频由一私营直播视频网站梨视频拍摄,男孩小吾带着四川口音描述了格斗训练的艰辛和一开始对比赛的恐惧,“笼子里一进去,就害怕得很”。视频中,两个孩子在商业表演赛的擂台上格斗,伴着实时解说,铁笼外一些围观的成年人拿着手机拍照,“阿杰的鼻子现在已经被打出血了,比赛工作人员待会儿给他治一下伤”。然而与此同时,格斗俱乐部又为这些失去父母或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提供了保障衣食的生活,小吾说,相对于“只有洋芋(薯仔)”和干苦活或外出打工的家中生活,俱乐部中“有牛肉、鸡蛋”的饭菜“好吃多了”。

这家名叫“恩波”的格斗俱乐部由曾是武警战士、8岁丧父的四川人恩波创立,前身为2000年私人出资创立的一支武术散打队,至今已“收养”过逾400个孩子。俱乐部中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其他媒体的后续采访中说,俱乐部“收养”这些孩子均具备正规收养手续,且事实上,孤儿在“收养”的孩子中比例并不高,多数为留守儿童。

视频流出后,舆论随即形成对立面,有网友指出这些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在文化课教育上存在缺失,这些孩子的生活“不应只剩打拳或吃洋芋”;也有网友认为俱乐部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拯救孤儿的道路上,恩波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其经验应该被纳入考量之中。”

创办人恩波曾在后续其他媒体的采访中表示,他曾尝试送五个孩子到附近公立学校上学,终因“暂住证”等手续不全、孩子成绩不好等问题被退学,学校甚至要求他为每个孩子缴三万元。随后,恩波便雇用了四位兼职教师,将孩子们大致分为三个班级,为他们教授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课程。但同时恩波也承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和学校中系统的教育相比。

然而,在网友的争论和声讨声中,格斗俱乐部的孩子们却又有许多表示他们很乐意在俱乐部生活,“在这里可以看电影、吃牛排”“有个大哥哥带我们去山东玩,坐了飞机,第一次”“打拳并不残酷,难道要回去像他们一样吸毒或打工吗”。12位“格斗孤儿”最终在一波波争议和采访中被送回凉山,持续报道“格斗孤儿”事件的记者王志安写道:

“还记得我采访时说不走的那个阿杰么?他的爸爸出车祸去世,妈妈抛下他们姐弟三人改嫁了。他来恩波俱乐部已经有两年,网上最早流传的视频里,就有他的影像。昨天,他被爷爷强迫按了手印,爷爷是拿着印泥印在阿杰的手上,再拿着写好的协议贴在孩子的手指上,必须走。阿杰哭成了泪人,其他孩子也哭成了泪人,教练,还有恩波也哭了,现场哭成一片。”

被“强制”送离格斗俱乐部似乎对这些已经习惯俱乐部生活、甚至建立起格斗比赛理想的孩子造成了伤害,但格斗俱乐部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又的确难以填补,这些孩子只有“格斗”或“回家吃洋芋”这两条路吗?孤儿收养的困境又该从哪里突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